网络传输中的反码求和算法

在发送数据,计算数据包的校验和,按如下步骤:

1、把校验和字段置为0;

2、把需校验的数据看成以16位为单位的数字组成,依次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

3、把得到的结果存入校验和字段中。

在接收数据时,计算数据包的校验和相对简单,按如下步骤:

1、把首部看成以16位为单位的数字组成,依次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包括校验和字段;

2、检查计算出的校验和的结果是否为0;

3、如果等于0,说明被整除,校验是和正确。否则,校验和就是错误的,协议栈要抛弃这个数据包。
 
IP,ICMP,TCP,UDP数据校验的不同:
(IP校验和只校验20字节的IP报头;而ICMP校验和覆盖整个报文(ICMP报头+ICMP数据);UDP和TCP校验和不仅覆盖整个报文,而且还有12字节的IP伪首部,包括源IP地址(4字节)、目的IP地址(4字节)、协议(2字节,第一字节补0)和TCP/UDP包长(2字节)。另外UDP、TCP数据报的长度可以为奇数字节,所以在计算校验和时需要在最后增加填充字节0(注意,填充字节只是为了计算校验和,可以不被传送)。
 
反码求和:对一个无符号的数,先求其反码,然后从低位到高位,按位相加,有溢出则向高位进1(跟一般的二进制加法规则一样),若最高位有进位,则向最低位进1。
代码:
/计算校验和  
USHORT checksum(USHORT *buffer,int size)  
{  
    unsigned long cksum=0;  //这里注意,其实是把数据头部校验和字段内存里的值也要赋值为0,最后才能正确。
    while(size>1)  
    {  
        cksum+=*buffer++;  
        size-=sizeof(USHORT);  
    }  
    if(size)  
    {  
        cksum+=*(UCHAR *)buffer;  
    }  
    //将32位数转换成16  
    while (cksum>>16)  
        cksum=(cksum>>16)+(cksum & 0xffff);  
    return (USHORT) (~cksum);  
}  

这里有一篇详细的英文解释,说明1的反码求和和2的反码求和的不同与选择,参考http://www.netfor2.com/checksum.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yselfDancing/p/348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