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判别分析(LDA)

线性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是对费舍尔的线性鉴别方法的归纳,这种方法使用统计学,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方法,试图找到两类物体或事件的特征的一个线性组合,以能够特征化或区分它们。所得的组合可用来作为一个线性分类器,或者,更常见的是,为后续的分类做降维处理。

线性判别分析是特征抽取的一种方法。

特征抽取又可以分为监督和无监督的方法。监督的特征学习的目标是抽取对一个特定的预测任务最有用的特征,比如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而无监督的特征学习和具体任务无关,其目标通常是减少冗余信息和噪声,比如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 PCA)、独立成分分析、流形学习、自编码器。

线性判别分析可以用于降维。

LDA思想

LDA是一种监督学习的降维技术,也就是说它的数据集的每个样本是有类别输出的,这点和PCA不同。PCA是不考虑样本类别输出的无监督降维技术。LDA的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投影后类内方差最小,类间方差最大”,如下图所示。 我们要将数据在低维度上进行投影,投影后希望每一种类别数据的投影点尽可能的接近,而不同类别的数据的类别中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可能还是有点抽象,先看看最简单的情况。

假设有两类数据,分别为红色和蓝色,如下图所示,这些数据特征是二维的,希望将这些数据投影到一维的一条直线,让每一种类别数据的投影点尽可能的接近,而红色和蓝色数据中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

上图中提供了两种投影方式,哪一种能更好的满足我们的标准呢?从直观上可以看出,右图要比左图的投影效果好,因为右图的黑色数据和蓝色数据各个较为集中,且类别之间的距离明显。左图则在边界处数据混杂。以上就是LDA的主要思想了,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是多个类别的,我们的原始数据一般也是超过二维的,投影后的也一般不是直线,而是一个低维的超平面。

LDA原理与流程

 

 

LDA与PCA

LDA用于降维,和PCA有很多相同,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值得好好的比较一下两者的降维异同点。

相同点

1)两者均可以对数据进行降维。

2)两者在降维时均使用了矩阵特征分解的思想。

3)两者都假设数据符合高斯分布。

不同点

1)LDA是有监督的降维方法,而PCA是无监督的降维方法

2)LDA降维最多降到类别数k-1的维数,而PCA没有这个限制。

3)LDA除了可以用于降维,还可以用于分类。

4)LDA选择分类性能最好的投影方向,而PCA选择样本点投影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PCA并不会增强数据的线性可分性,但是LDA可以。)

这点可以从下图形象的看出,在某些数据分布下LDA比PCA降维较优。

当然,某些某些数据分布下PCA比LDA降维较优,如下图所示:

LDA小结

LDA算法既可以用来降维,又可以用来分类,但是目前来说,主要还是用于降维。在进行图像识别相关的数据分析时,LDA是一个有力的工具。下面总结下LDA算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在降维过程中可以使用类别的先验知识经验,而像PCA这样的无监督学习则无法使用类别先验知识。

2)LDA在样本分类信息依赖均值而不是方差的时候,比PCA之类的算法较优。

缺点

1)LDA不适合对非高斯分布样本进行降维,PCA也有这个问题。

2)LDA降维最多降到类别数k-1的维数,如果我们降维的维度大于k-1,则不能使用LDA。当然目前有一些LDA的进化版算法可以绕过这个问题。

3)LDA在样本分类信息依赖方差而不是均值的时候,降维效果不好。

4)LDA可能过度拟合数据。

参考:

    1. 周志华《机器学习》

    2. Neural Networks and Deep Learning by By Michael Nielsen

    3. 博客园

      http://www.cnblogs.com/pinard/p/6244265.html

    4. 李航《统计学习方法》

    5. Deep Learning, book by 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nd Aaron Courville

 转自:https://blog.csdn.net/mbx8x9u/article/details/78739908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angkejie/p/1115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