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演进——架构演进中的敏捷实践(黄舒泉 Intel)

架构演进——架构演进中的敏捷实践(黄舒泉 Intel)

2011.4加入因特尔,负责内部私有云,在内部推行敏捷,有TDD,Scrum,Kanban。英特尔信息技术工程计算部,跨地域的团队,面向全球的用户。关注企业级私有云的开发和运营。是一个实体设备和虚拟设备相结合的平台,开始向移动市场转移。遇到一个问题,每个部门都需要应用自己的应用,比如APP是否能在系统上运行。公司方法:全球的开发团队上传脚本到私有云,系统去调度代码放在需要的设备上去运行测试。等于管理了物理机和虚拟机。敏捷方面目前主要用Scrum。

架构演进中的敏捷实践,三个阶段:游击队-正规军-特种部队

  1. 游击队:LAMP架构;“创业”团队;“瀑布式开发”

特点:装备差,人少。项目刚起步,关注企业内部,需求比较简单,访问量不高。我们追求速度、快!我们是企业内的“创业”团队,我们想在2个迭代周期内把产品做出来,给老大看。整个网站采用LAMP结构(Linux+Apache+M+PHP)

为什么选择LAMP?PHP开发门槛低,系统成型快。Mysql免费;

架构服务于需求。产品需要取得先机,快速开发,功能优先,架构其次。

第一次危机:业务快速增长,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快”带来的种种问题。用户的增加,架构难以满足性能,稳定性的要求。开发团队缺乏运维的经验:DB,PDU,ARUBA。随着业务的发展,面对接踵而来的新功能,团队难以在现在的架构之上开发。

架构发生演进:不断加入的新功能,重新设计一个插件式的架构,使得加入的新功能变得简单。产品能够配置启用不同的功能模块——Lazy loading。

传统的思维已经不适应快递变化的业务。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已经开始采用了一些思维。我们经常地找客户去诉苦。

敏捷的陷阱。敏捷意味着不写文档(实际上一些流程图,用户图对用户后期的使用很重要);错误使用了迭代开发(story分层问题);忽视计划的重要性(团队需要有勇气和管理者对弈和抵抗)。

  1. 正规军:插件式的架构;运营与开发分离;使用Scrum来管理软件开发过程

项目进入扩展阶段,插件式的结构适应多种开发需求;有专门的Scrum团队。插件是一个独立的业务逻辑,他与核心框架无关且低耦合。插件存放在一个指定的文件夹中,步骤:遍历插件;验证插件的合法性;根据指定规则对插件筛选、排序;将得到的插件列表加入到核心框架的Include path中。

第二次危机:团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复杂的部署、性能要求,很多团队希望加入进来,美国、俄罗斯。英特尔是个跨国企业,很多国外的开发组需要集成我们的系统。

插件模式的不足:让然是一种集中式的架构。不支持分布式复杂的部署,没有对应用数据拆分,API不够开发,易用。我们自己写的消息队列,重新发明轮子,存在许多重复的工作。

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分布式架构:优点:支持灵活的部署方式,系统不容易出现单点故障,也不会出现所有服务都不可用的情况,系统进一步解耦,分离出不同子项目。可以有其他地区的开发人员专门负责,良好的可伸缩性,方便进行水平式扩展。缺点:部署难度,增加了系统设计和开发的难度,对开人员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带来一定的性能问题。

REST API。各部分系统的接口。简单易用,容易上手。所有的资源通过统一的接口访问(HTTP GET,POST,PUT,DELETE)符合程序员OO思想。多种资源呈现方式(text,xml,json)。在软件技术演进中的长期兼容性更好;无状态性可以让不同的服务器来处理同一处理的效率。

关于REST API经验:统一每一个API 的HTTP返回代码(方便开发人员debug,不会使用户迷惑);使用分页、排序、过滤来帮助客户端处理大量数据;API需要有定义规范,将定义好的API更好的让用户使用。有很多开源的组件可以自动展现API。

迁移消息队列的组件,避免重新发明轮子。开发前先调查下是否有现成的开源解决方案可以使用;认真比较各个方案之间的优缺点;先拿一个小模块进行试验,再在系统中的其他的地方进行推广。比如RabbitMQ(消息队列开源组件)。

技术分享过后,回到管理部分。在跨地域的团队中使用敏捷。在全球化、跨地域团队中使用敏捷?我们使用的方法就是(Scrum of Scrum SOS)。建立Scrum的层级关系,在SM(Scum Master)之间建立定期的Sync会议。SOS会议议程:三个问题(15分钟)上次会议前,我们团队做了什么会影响到别的团队;我们需要怎样与他们进行协作;我们团队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其他团队来帮忙解决?会后总结文档发给大家。

关于时区给大家造成的不变,建议:鼓励各个团队之间的横向交流;让别的团队清楚的知道你的痛苦;电话会议的过程中,保证每个人都知道现在是谁在发言。(英文会议尤为重要);战胜时差带给我们的不便。尽可能地选择工作时间重合的地方,最好能选择视频会议,电话最起码,再不行就IM和邮件了。

改变我们交流的方式。把老外拉到上海,创造条件让所有的团员能够在一起。老板和老板之间能经常互访,带某个架构师到中国来讲情况。一定要将交流的结果作为文档保留下来,方便以后查看。这在跨地域团队之前尤为重要!跨地域团队之间的交流并不像本地团队那样能够时时刻刻进行。Backlog的描述应该尽可能的详细,流程图;界面交互图。让PO将自己的想法写成用例放在库里,大家可以查看。

必要的技术实践:持续集成!一个稳定的持续集成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定义了一个规定,搞挂的CI必须修复才能下班回家;架构设计的规范与编码的规范,自行的添加是坚决不允许的;设计评审和代码评审,我们将静态的代码也加到CI里。

我们的持续集成:我们在云计算平台下起了很多虚拟机,在这个平台上运行测试系统,等于是我们在用我们自己的产品开发自己的产品。

  1. 特种部队:基于Web服务的架构;不同职能的团队;持续集成

架构:演进中的架构,分布式,基于REST API,拥抱开源。

业务对架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团队的角度来说,团队发现越来越难发现BUG,或者越来越难修改时;团队自身的变化;与外部系统的集成。

问:Opensouce受限制的问题?

答:有专门一个团队去核实这类OpenSource是否能使用。当然我们也考虑我们公司内部的OpenSource。业界某个特别适用了,我们会拿过来考察一下活跃度,发展趋势,我们公司有没有类似的开发人员在使用。我们拿过来后会进行一个广泛的测试,Fixbug。

问:怎么说服公司为新项目增加资源?

答:开始人很少,开始的目的就是让老板满意,用实力说话。产品得到用户的好评了,通过用户量,和其他部门的评价,去和老板商量。我们的项目确实给英特尔解决了问题。老板最重要的是找资源。

问:集中式到分布式转变很大,很痛苦。前面有用户在集中了,你如何平稳过渡?开发分布式需要一段时间,前边的集中式还需要维护,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集中——分布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抓出来,比如消息队列。我们会在每个迭代加一个重构的特性。我们团队规模就几十个人。

问:SM如何协调开发测试?

答:连接就是CI系统,测试团队是跨区域的。开发和测试是分开的Scrum,有问题就去找PO,不是去找开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weilong/p/3305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