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achebench网站压力测试

50QPS以下——小网站

没什么好说的,简单的小网站而已,就如同本站这样,你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快速搭建,短期没有太多的技术瓶颈,只要服务器不要太烂就好。

50~100QPS——DB极限型

大部分的关系型数据库的每次请求大多都能控制在0.01秒左右,即便你的网站每页面只有一次DB请求,那么页面请求无法保证在1秒钟内完成100个请求,这个阶段要考虑做Cache或者多DB负载。无论那种方案,网站重构是不可避免的。

300~800QPS——带宽极限型

目前服务器大多用了IDC提供的“百兆带宽”,这意味着网站出口的实际带宽是8M Byte左右。假定每个页面只有10K Byte,在这个并发条件下,百兆带宽已经吃完。首要考虑是CDN加速/异地缓存,多机负载等技术。

500~1000QPS——内网带宽极限+Memcache极限型

由于Key/value的特性,每个页面对memcache的请求远大于直接对DB的请求,Memcache的悲观并发数在2w左右,看似很高,但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首先是有可能在次之前内网的带宽就已经吃光,接着是在8K QPS左右的情况下,Memcache已经表现出了不稳定,如果代码上没有足够的优化,可能直接将压力转嫁到了DB层上,这就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在达到某个阀值之上,性能迅速下滑。

1000~2000QPS——FORK/SELECT,锁模式极限型

好吧,一句话:线程模型决定吞吐量。不管你系统中最常见的锁是什么锁,这个级别下,文件系统访问锁都成为了灾难。这就要求系统中不能存在中央节点,所有的数据都必须分布存储,数据需要分布处理。总之,关键词:分布

2000QPS以上——C10K极限

尽管现在很多应用已经实现了C25K,但短板理论告诉我们,决定网站整体并发的永远是最低效的那个环节

QPS: 每秒钟处理完请求的次数;注意这里是处理完。具体是指发出请求到服务器处理完成功返回结果。可以理解在server中有个counter,每处理一个请求加1,1秒后counter=QPS。

TPS:每秒钟处理完的事务次数,一般TPS是对整个系统来讲的。一个应用系统1s能完成多少事务处理,一个事务在分布式处理中,可能会对应多个请求,对于衡量单个接口服务的处理能力,用QPS比较多。

并发量:系统能同时处理的请求数

RT:响应时间,处理一次请求所需要的平均处理时间

计算关系:

QPS = 并发量 / 平均响应时间

并发量 = QPS * 平均响应时间

ab常用参数的介绍:

-n :总共的请求执行数,缺省是1;

-c: 并发数,缺省是1;

-t:测试所进行的总时间,秒为单位,缺省50000s

-p:POST时的数据文件

-w: 以HTML表的格式输出结果

执行测试用例:ab -n 1000 -c 100 -w http://localhost/index.php >>d:miss.html

上面的测试用例表示100并发的情况下,共测试访问index.php脚本1000次,并将测试结果保存到d:miss.html文件中。

Document Path:测试页面
Document Length: 页面大小
Concurrency Level: 测试的并发数
Time taken for tests:整个测试持续的时间
Complete requests:完成的请求数量
Failed requests: 失败的请求数量
Write errors: 0
Total transferred: 整个过程中的网络传输量
HTML transferred: 整个过程中的HTML内容传输量
Requests per second: 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相当于LR中的每秒事务数,后面括号中的mean表示这是一个平均值
Time per request: 最重要的指标之二,相当于LR中的平均事务响应时间,后面括号中的mean表示这是一个平均值
Time per request: 每个连接请求实际运行时间的平均值
Transfer rate: 平均每秒网络上的流量,可以帮助排除是否存在网络流量过大导致响应时间延长的问题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 (ms) 50% 25 ## 50%的请求在25ms内返回 66% 26 ## 60%的请求在26ms内返回 75% 26 80% 26 90% 27 95% 31 98% 38 99% 43 100% 48 (longest reques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rqysrt/p/1092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