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cl命令参数解释

紧接前文,第一行cl命令如下:

1>  cl /c /IC:...include /ZI /nologo- /W3 /WX- /sdl /Od /Oy- /D WIN32 /D _DEBUG /D _CONSOLE /D _UNICODE /D UNICODE /Gm /EHsc /RTC1 /MDd /GS /fp:precise /Zc:wchar_t /Zc:forScope /Yc"stdafx.h" /Fp"DebugHelloWorld.pch" /Fo"Debug\" /Fd"Debugvc110.pdb" /Gd /TP /analyze- /errorReport:prompt stdafx.cpp
1>cl : Command line warning D9035: option 'nologo-' has been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release

找到了MSDN的文档:

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9s7c9wdw.aspx

也可以在Developer Command Prompt for VS2012终端窗口中输入cl /? 获得帮助信息。


/c 代表只编译不链接。

/I 指定头文件的目录

/C 在编译期间保留代码注释,这里和/I连在一起使用,/IC

首先介绍一个概念,VC中有个PDB文件,全称是Program Database,用来存放程序信息的小的数据库文件。

编译Debug版本时,调试信息需要保留,我们可以选择直接将调试信息写到.obj文件中,或者存到.pdb文件中。

/Z7 不产生.pdb文件,将所有调试信息存入.obj文件中

/Zi和/ZI 都产生.pdb文件,不过/ZI支持"编辑继续调试"功能, (the edit and continue feature), 看上去更酷,但是我从来没有用过这个功能。

/ZI有一些边际效应,会禁止#pragma optmize 指令,也不能和/clr一起用。

/nologo- 已经无效,自己生成命令行的时候,没必要用了。

/W3 也中警告级别,VC提供了很多警告级别,参考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thxezb7y.aspx

自己编译的话,直接用/Wall最好。

/WX- 不太明白为什么有 - 号,(估计是和:NO的意思相同,也就是不启用该功能), /WX的意思是将warning转变成error,这样强迫消除所有的warning,如果和/Wall一起使用,那是最好的。

/sdl 是对代码进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相关警告,转变成错误输出

/Od 禁止优化

/Oy- 禁止该选项,该选项如果没有 - 号,则会在x86上编译时忽略frame-pointer,起到加速程序的作用。 frame-pointer,我暂时不知道是啥。

/D 预处理定义,后面可以跟不同的参数都是宏啊,比如

/D WIN32 /D _DEBUG /D _CONSOLE /D _UNICODE /D UNICODE


/Gm 启用最小化重新编译, VC用.idb保留了上次编译的缓存信息,包括文件依赖关系。下次编译时可以使用.idb文件用来检查,跳过不需要重新编译的文件。

/EH 异常处理模式,后面可以接一些参数: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1deeycx5.aspx

通常都用/EHsc

/RTC 运行时错误检查,参考: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8wtf2dfz.aspx

/MDd 和上面一个都很重要,使用Debug版本的多线程运行时动态库,参考:http://msdn.microsoft.com/en-us/library/vstudio/2kzt1wy3.aspx

/GS 缓冲区安全检查

看到这里,发现cl其实参数很多很多,VC提供了默认的选项,一般都够用。不过仔细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对cl的特性了解不少,对于提高编译器的认识还是很有好处的。

暂时到这里,改日继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iskyer/p/3238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