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架构利弊及用法

名词解释

架构:架构一般是针对整个系统的,并非针对某个单独的问题(单独问题可以用模式等来解决)针对整个系统的”一个蓝图”,对系统的抽象。

模式:软件开发中遇到的一些特定问题,前人总结出来特定的经验、解决方法。

框架:架构设计、模式应用的经验积累的具体代码实现,方便以后的复用。

三层

表现层UI(User Interface):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

业务逻辑层BLL(Business Logic Layer):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备注:又称领域层,常用于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

数据访问层DAL(Data Access Layer):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领域对象:crud)

(新的:逻辑层就像房屋中介,租房买房更快捷了,但消耗的钱也更多了。)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标准化;

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6、结构更加的明确

7、在后期维护的时候,极大地降低了维护成本和维护时间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

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3、增加了开发成本。

规则:

三层结构的程序不是说把项目分成DAL,BLL,WebUI三个模块就叫三层了,下面几个问题在你的项目里面:

⒈ UILayer里面只有少量(或者没有)SQL语句或者存储过程调用,并且这些语句保证不会修改数据?

⒉ 如果把UILayer拿掉,你的项目还能在Interface/API的层次上提供所有功能吗?

⒊ 你的DAL可以移植到其他类似环境的项目吗?

⒋ 三个模块,可以分别运行于不同的服务器吗?

如果不是所有答案都为YES,那么你的项目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三层程序. 三层程序有一些需要约定遵守的规则:

⒈ 最关键的,UI层只能作为一个外壳,不能包含任何BizLogic的处理过程

⒉ 设计时应该从BLL出发,而不是UI出发. BLL层在API上应该实现所有BizLogic,以面向对象的方式

⒊ 不管数据层是一个简单的SqlHelper也好,还是带有Mapping过的Classes也好,应该在一定的抽象程度上做到系统无关

⒋ 不管使用COM+(Enterprise Service),还是Remoting,还是WebService之类的远程对象技术,不管部署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分别部署到不同的服务器上,最起码在设计的时候要做这样的考虑,更远的,还得考虑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作集群

所以考虑一个项目是不是应该应用三层/多层设计时,先得考虑下是不是真的需要? 实际上大部分程序就开个WebApplication就足够了,完全没必要作的这么复杂. 而多层结构,是用于解决真正复杂的项目需求的。

三层结构示图

 

三层与MVC的区别

同样是架构级别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这篇文章讨论一下它们的异同点。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玄机。

其实它们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有一个表现层。

但是他们不同的地方在于其他的两个层。

首先先解释一下MVC。V即View.是视图的意思。C即Controler.是控制器的意思。而M即Model,是模型的意思。这三个里.最不容易理解的应该是Model.就是什么是Model,而为什么叫Model。我先不说为什么叫Model,先解释Controler。

Controller是控制器的意思,所谓控制器,就是将用户请求转发给模型层,经过处理后把结果返回到界面展现的一个中间层,那么Controler到底管什么工作呢?先不说.先来看下在Java Web中这三个层一般的定义,一般在Java Web里,JSP充当V,Servlet充当C,JavaBean充当M,这里的Servlet管什么工作呢?接受输入,转到Model层去处理,处理结果保存后转发到JSP,然后展现数据。所以它的功能就是控制器的基本功能,它就管转发,在V和M之间转来转去。

再来说说M,即Model,在Java Web里说的是JavaBean,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把JavaBean误认为是实体类,其实JavaBean有比实体类更丰富的定义,在JavaBean中除了其属性和字段,还可以有行为及其事件,JavaBean可以理解为普通Java对象。Java普通对象,就是符合Java规范的所有对象,这和实体类完全是两回事。所以,我认为在MVC中。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应该放在Model层,也就是V负责展示数据,Controler除了转发不做业务逻辑。真正的逻辑事务,数据访问,甚至算法都放到Model去。

再说三层架构。三层其实很好理解,界面,业务,数据访问,就这三个,从字面都可以理解出它们的意思。我要说的是它和MVC的区别。在三层架构中没有定义Controler的概念。这是我认为最不同的地方。而MVC也没有把业务的逻辑访问看成两个层,这是采用三层架构或MVC搭建程序最主要的区别。

当然了。在三层中也提到了Model,但是三层架构中Model的概念与MVC中Model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三层”中典型的Model层是已实体类构成的,而MVC里,则是由业务逻辑与访问数据组成的。不一样的概念。虽然名字一样。

SqlHelper类

SqlHelper.cs是多年前微软出品的一个使用ADO.Net方法对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操作的封装类。而我们自己手写的SqlHelper类同样是对数据库访问方法的一个封装类库,让我们在访问数据库的时候可以很方便地调用其中封装的方法,省略了很多重复劳动。在声明SqlHelper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声明为一个静态类,不使用静态类的话有可能产生一些未知的错误(苏老师说微软说的)。

这个类中我们常用的方法如下:

  1. ExecuteNonQuery(): 执行简单的无返回值的查询。
  2. ExecuteReader(): 使用DataReader读取数据。(注:少量数据的情况下使用   SqlDataReader的效率高于使用Dataset)
  3. ExecuteScalar(): 返回结果集中的第一行第一列,相当于返回单个值。
  4. ExcuteDataSet (): 返回Dataset的查询,相当于返回一个数组。

除此之外,我们根据需要以及兴趣也可以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方法,对其进行修改以及扩展。

三层使用及案例

第一部分:

登陆:对T_Seats表的查询操作

修改密码:对T_Seats表的修改操作

第二部分:

对T_Area表的删除操作(主要知道递归删除算法)

第三部分:

注册(需要注意地方:1、添加操作需要output inserted.cc_AutoId 2、添加之前,还需要验证当前用户是否已经存在,用到了exists()做判断)

第四部分:

建多个类库,实现对T_Seats表和TblPerson表的操作,实现CRUD

 


  1. Sql语句:select cc_autoId,cc_loginpassword,cc_userName from T_Seats where
  2. 编写数据访问层(返回值是一个Model,参数是loginId)
    1. 写model的时候写完全(也就是所有T_Seats中的列名都写成属性的形式)
    2. T_Seats model=null;
    3. return model;
    4. 由于在读取数据库中是数据的时候,里面只能够读取到一条用户名的信息,所以用if(reader.Read())
  3. 编写业务逻辑层
    1. 首先需要查询,就用到了数据访问层中的信息,需要先实例化一个数据访问层“类”
    2. CommonHelper中使用static(静态类)
  4. 表现层需要做的事情
    1. 采集数据:界面框中的数据
    2. 然后调用业务逻辑层
    3. 得到业务逻辑层的返回值信息
    4. 由业务逻辑层的信息进行相应的操作(9:26两out参数(why?))
    5. 表现层中写GlobalHelper中的autoId的作用

修改密码:(思路)

1.校验两次数据密码是否一致(不需要sql语句)

2.校验旧密码是否正确(根据autoId来判断旧密码是否正确)

 

3.修改密码(如果旧密码正确的话,再开始进行    修改密码    操作)

 

在BLL中的操作

  1. 首先判断返回给UI层的结果:用枚举类型来写
  2. 得到了返回值类型
  3. 编写修改密码的方法,确定参数

  1. 省市加载到treeview上
  2. 三层删除当前节点下的所有节点(1在BLL层先写一个删除方法;2然后使用递归删除方法;3在递归删除过程当中,又调用了加载过程当中的递归加载方法)

项目的操作

分多个项目的增删改查

配置文件放在UI层(表现层)

里面的都写成类库类型

model中最好和表中的列一样

多个项目之间需要在”引用“当中添加引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errylucky/p/322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