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个人总结

一、回想开学初对于软件工程这门课的期望,总结本课程对你带来的提升:

1.学习和使用的新软件

  • 原型设计界的PS-Axure RP
  • UML建模工具-- Enterprise Architect
  • 数据库设计软件--PowerDesigne

2.学习和使用的新工具

  • 后端编程工具:VS2012
  • 前端编程工具:HBuilder

3.学习和掌握的新语言、新平台

  • 语言:c#,Javacript,Jquery
  • 新平台:HBuilder

4.统计一下,你在这软件工程实践中,完成了多少行的代码

  • 大约900行左右

5.学习和掌握的新方法

  • 前端界面的制作(Bootstrap的掌握)
  • 项目原型的设计
  • 软件测试
  • 后端的编写方法

二、总结与展望

1.记录自己在软件工程课程上的经验总结

 首先在理论课上,掌握了做项目的流程及对一些具体步骤的主要描述(如软件测试,需求文档的编写等),其次,在实验课上,从自己组队开始,开了许多次会议,实现了具体分工到每个人,然后对自己工作开始进行完成,在此期间,真正学会了团队分工协作,同时,在这学期,我们掌握了一些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工具,并且完善了自己以前并不是很好的c#以及前端编程。

2.对于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你有什么建议和告知呢?

 首先,在组队后,必须具体将项目细化到每个人,方便日后的记录和项目进度的完善,其次,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多加学习,同时提早开始做项目,务必不能临时赶出来。最后,希望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将我们的项目完成的更好。

3.分析一下自己所处的团队。软件工程实践是大学里少有的认真的团队协作经验。《构建之法》团队合作的阶段,你们团队经历过么?最后到达了哪一阶段?

 经历了萌芽阶段和磨合阶段以及规范阶段和创造阶段。刚开始在做项目的时候,大部分的成员还是对于项目的了解不够透彻,好多部分应该做成什么样,怎么做,还是主要依赖于组长的安排,但其后,大家互相磨合,尽管会有一些意见上的分歧,甚至技术上的困难,但是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努力克服了这些困难,并且对于项目的不足之处以及可以更加完善的部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最终完成了整个项目。

4.个性发挥,包括图文、照片和创意等

  这学期马上结束,希望可以尽快有人来接我们团队的班,你们懂得...

三、第一周的五个问题

(1)在看到书上的67页时,我看到写着“如果数据只是封装用struct即可,仅在必要时,才使用类”,那么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时候,才可以使用类?并且在使用类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 类:使用类来封装面向对象的概念和多态,对于简单的数据类型没必要用类来实现,对于有显式的构造和析构函数的类不要建立全局的实体,仅在必要时,才使用“类”;2、如果只是数据的封装,用struct即可;
    (2)在书上的130页有这么一段文字“如果我们没有搞清楚我们的项目会解决什么问题,为谁解决问题,为什么它会解决问题,以及怎样才能拿到客户的报酬,那我们的项目还不能算真正的开始”,那么对于学生而言,我们了解我们的需求,但是对于其客户的报酬这块,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学生设计的产品,也有可能只是我们的作业,而非用来参加其他一系列的比赛或者其他,这样的产品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哪里?有人用就是它的商业价值吗?
  • 一个产品的商业价值应该体现在是否可以解决用户的一系列问题,不论设计的产品是用来比赛的,还是其他,只要有人使用、,并且可以解决用户的相应的问题,这便是其价值的体现。
    (3)在书上的128页写到对于团队成员,我们都应该充分信任和授权,并且微软在这方面相应的处理措施,但是对于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小组会议的多次召开,我们发现有部分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部分,而部分人虽然完成,但是bug很多,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去处理,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继续完成该项目。
  • 给予相应的帮助,并且将自己觉得好的内容推荐给队友,帮助他学习,以助于更好的更有质量的完成项目。
    (4)在书的152页提快速原型调研,那么真正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知道成功的软件总是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迫切需求,但是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我们如何去权衡各种需求,从中取出最核心的需求,我们该如何完成一个好的需求分析?
  • 首先,必须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位,确定该产品的消费群众,其次,进行调研,去了解大众最迫切的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需求判断,找出核心需求。
    (5)团队模式最佳的状态是什么?怎样安排才能让团队更加高效?
    - 团队模式的最佳阶段是创造阶段,每个人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可以对自己团队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创新。
    - 只有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协调合作,相互信任和尊重,共同学习,积极学习,有自己的责任感,这个团队才有可能更加高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nlix/p/706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