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innerclasses)、匿名对象

内部类

  --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称为内部类。

内部类的作用: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只能让外部类直接访问,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直接访问。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属性,内部类被当成其外部类的成员。 但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内部属性。

  --由于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特性,并且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外部类的属性。所以,通常内部类在只为所在外部类提供服务的情况下优先使用。

内部类的分类:

  --成员内部类(可以使用private、proteted、public任意进行修饰。 类文件:外部类$内部类.class)

    --非静态内部类(外部类里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和平时使用其他类没什么不同)

1、非静态内部类必须寄存在一个外部类对象里。因此,如果有一个非静态内部类对象那么一定存在对应的外部类对象。 非静态内部类对象单独属于外部类的某个对象。
2、非静态内部类可以使用外部类的成员,但是外部类不能直接访问非静态内部类成员。
3、非静态内部类不能有静态方法、静态属性、静态初始化块。
4、静态成员不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外部类的静态方法、静态代码块不能访问非静态内部类,包括不能使用非静态内部类定义变量、创建实例。

5、成员变量访问要点:

  --内部类里方法的局部变量:变量名

  --内部类属性:this.变量名

  --外部类属性:外部类名.this.变量名

6、内部类的访问:

  --外部类中定义内部类:  new InnerClass()

  --外部类以外的地方使用非静态内部类:Outer.inner  varname = OuterObject.new Inner()

    --静态内部类

定义方式:

  static  class   ClassName {

    //类体

  }

使用要点:

  --当一个静态内部类对象存在,并不一定存在对应的外部类对象。 因此,静态内部类的实例方法不能直接访问外部类的实例方法。

  --静态内部类看做外部类的一个静态成员。 因此,外部类的方法中可以通过:静态内部类.名字  访问静态内部类的静态成员。通过 new 静态内部类()访问静态内部类的实例。

  --在外部类的外面创建静态内部类

  A.B  aInner = new A.B();

  --匿名内部类(常用)

    --适合那种只需要使用一次的类。比如:键盘监听操作等等。

  定义匿名内部类的含义:

    --临时定义某一指定类型的子类

    --定义后即刻创建刚刚定义的这个子类的对象

  作用:创建某个类型子类对象的快捷方式。

  语法:

    new 父类或接口(){

      //进行方法的重写;

    };

  --局部内部类

    --定义在方法内部。作用域只限于本方法。用的非常少。


匿名对象特点

  --创建匿名对象直接使用,没有变量名

  --匿名对象在没有指定其引用变量时,只能使用一次

  --匿名对象可以作为方法接受的参数、方法的返回值使用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fanyizhan/p/991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