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

1.ref 与out的区别

ref : 传递前必须初始化,
out:不必初始化,就算初始化,也会被无视

2.class 与struct的区别

a.类是引用类型,结构是值类型,结构不具有多态性。

b.类支持继承,可以继承接口与类。结构只支持接口继承

c.类可以声明无参数的继承,可以声明析构函数,结构没有默认无参数构造函数

d.实例化时,类要使用NEW关键字,而结构可以不使用

3.存储过程和sql语句的优缺点

优点:
1.由于应用程序随着时间推移会不断更改,增删功能,T-SQL过程代码会变得更复杂,StoredProcedure为封装此代码提供了一个替换位置。
2.执行计划(存储过程在首次运行时将被编译,这将产生一个执行计划-- 实际上是 Microsoft SQL Server为在存储过程中获取由 T-SQL 指定的结果而必须采取的步骤的记录。)缓存改善性能。
……..但sql server新版本,执行计划已针对所有 T-SQL 批处理进行了缓存,而不管它们是否在存储过程中,所以没比较优势了。
3.存储过程可以用于降低网络流量,存储过程代码直接存储于数据库中,所以不会产生大量T-sql语句的代码流量。
4.使用存储过程使您能够增强对执行计划的重复使用,由此可以通过使用远程过程调用 (RPC) 处理服务器上的存储过程而提高性能。RPC 封装参数和调用服务器端过程的方式使引擎能够轻松地找到匹配的执行计划,并只需插入更新的参数值。
5.可维护性高,更新存储过程通常比更改、测试以及重新部署程序集需要较少的时间和精力。
6.代码精简一致,一个存储过程可以用于应用程序代码的不同位置。
7.更好的版本控制,通过使用 Microsoft Visual SourceSafe 或某个其他源代码控制工具,您可以轻松地恢复到或引用旧版本的存储过程。
8.增强安全性:
a、通过向用户授予对存储过程(而不是基于表)的访问权限,它们可以提供对特定数据的访问;
b、提高代码安全,防止 SQL注入(但未彻底解决,例如,将数据操作语言--DML,附加到输入参数);
c、SqlParameter 类指定存储过程参数的数据类型,作为深层次防御性策略的一部分,可以验证用户提供的值类型(但也不是万无一失,还是应该传递至数据库前得到附加验证)。
缺点:
1.如果更改范围大到需要对输入存储过程的参数进行更改,或者要更改由其返回的数据,则您仍需要更新程序集中的代码以添加参数、更新 GetValue() 调用,等等,这时候估计比较繁琐了。
2.可移植性差
由于存储过程将应用程序绑定到 SQL Server,因此使用存储过程封装业务逻辑将限制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如果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在您的环境中非常重要,则将业务逻辑封装在不特定于 RDBMS 的中间层中可能是一个更佳的选择。
Sql语句灵活,可移植性强,查询速度比存储过程慢些

 4.页面的生命周期

如果做Web开发,面试时会经常有面试官提到这个问题,今天又没有答出来这个问题,上次遇到这问题还专门但CSDN看了。今天又忘记了。不过找借口,但真忘记了。不过今天我同学(风小小)告诉我一个记住页面生命周期的好方法,分享出来,大家一起看看,也许你早知道了,请原谅我这菜鸟,一笑而过吧。

  同学说用silver (赢的意思)这个单词。只要记住这个单词就行了.在参考:http://www.cnblogs.com/jasonwb/archive/2010/10/15/1851850.html关于生命周期的描述.

  s: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开始:设置页属性

  i: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页面初始化:加载所有主题;控件生成,并设置UniqueID;

  l: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加载:如果当前请求是回发请求,则为控件加载ViewState和ControlState中的值。

  v: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验证:调用所有验证程序控件的Validate方法,此方法将设置验证程序控件和页的IsValid属性。

  e: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回发事件处理:如果请求是回发请求,则调用所有事件处理程序。

  r: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呈现:首先对该页和所有控件进行保存视图状态,然后对每个控件调用Render方法

最后还有就是不包括在单词内的:u:ASP.NET页面生命周期之卸载:完成呈现,并已将页发送至客户端、准备丢弃该页后,调用卸载。

如果你看到这文章,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共同也留给自己。

5.GET 和POST的区别

面试经常问到,网上搜索描述的好复杂。大家自己看吧,自己总结。

 6.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

请参考链接:http://wenku.baidu.com/view/0612ed1fff00bed5b9f31dcb.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ubleyong/p/256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