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 归档日志总结

Oracle 归档模式和非归档模式

 

归档模式和非归档模式

在DBA部署数据库之初,必须要做出的最重要决定之一就是选择归档模式(ARCHIVELOG)或者非 归档模式(NOARCHIVELOG )下运行数据库。我们知道,Oracle 数据库需要至少两组联机日志,每当一组 联机日志写满后会发生日志切换,继续向下一组联机日志写入。如果是归档模式,日志切换会触发归档进程 (ARCn)进行归档,生成归档日志。Oracle 保证归档完成前,联机日志不会被覆盖,如果是非归档模式, 则不会触发归档动作。

归档模式的缺点

归档日志文件中保留了数据库的改动信息。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得如下好处:

  • 可以进行完全、不完全恢复:由于对数据库所做的全部改动都记录在日志文件中,如果发生硬盘故 障等导致数据文件丢失的话,则可以利用物理备份和归档日志完全恢复数据库,不会丢失任何数据。
  • 可以进行联机热备:所谓联机热备,就是在数据库运行状态下,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备份时用户对 数据库的使用不受任何影响。
  • 可以实施 Data Guard:可以部署 1 个或多个备用数据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灾难保护手段。
  • 可以实施 Stream:利用 Stream 技术,可以实现最简单的单向复制到复杂的双向复制、多向复制, 提供更加灵活的数据冗余方案。
  • 表空间可以脱机:可以备份部分数据库,比如重要的表空间。
  • 能够增量备份:只需做一次完全备份,以后只备份发生改变的数据,可以提高备份速度。
  • 更多的优化选项:随着 Oracle 版本升级,在联机热备方面不断有新的优化策略出现。

使用归档模式的缺点在于:

  • 需要更多的磁盘空间保存归档日志;
  • DBA 会有更多的管理工作,包括维护归档空间、备份归档日志。

非归档模式的缺点

非归档模式不生成归档日志,从数据安全角度来说,这种模式缺点是主要的,而优点可以忽略不计。

非归档模式的缺点包括:

  • 只能进行脱机备份,也就是所谓的“ 冷备份”,和联机备份的“ 热备份” 相对应,数据库必须完全 关闭后备份,在备份过程中数据库不可用;
  • 必须备份整个数据库,不能只备份部分数据库;
  • 不能增量备份,对于 TB 级数据库(VLDB)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缺点;
  • 只能部分恢复,如果数据文件丢失需要恢复,DBA 只能恢复最后一次的完全备份,而之后的所有 数据库改变全部丢失。

非归档模式的点包括:

  • DBA 的管理工作减少,因为非归档模式不产生归档日志,因此 DBA 不用考虑对归档的管理;
  • 性能会有提升。

非归档模式转换归档模式

数据库创建过程中需要指定归档和非归档模式,如果选择的是非归档模式,可以在数据库创建完成后 手工改变成归档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SELECT log_mode from v$database;--检查当前日志操作模式(我的目前是归档日志开启

1.归档模式的切换

(1)关闭数据库:

shutdown immediate;

启动数据库到 mount 状态:

startup mount;

(3 )修改数据库归档模式: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alter database noarchivelog(如果归档要转成非归档模式,只需要修改这一处即可,其他操作都一样)

(4 )启动数据库:

alter database open;

(5)确认配置生效:

archive log list;

 

2.定义归档位置,也就是归档日志保存路径: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_n="location=d:oradataexamplearchive" scope=both;

(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用于指定多个归档位置,该参数最多可以指定10个归档位置.通过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不仅可以配置本地归档位置,还可以配置远程归档位置.
  如果既要在主节点上生成归档日志,又要将归档日志传递到备用节点,那么必须使用参数LOG_ARCHIVE_DEST_n.该参数与LOG_ARCHIVE_DEST具有如下区别;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本地归档位置和远程归档位置,而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只能配置本地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可以配置多达10个归档位置,而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最多只能配置两个归档位置.
  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 不能与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时使用.
  因为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不能与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同时使用,所以必须禁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VE_DEST和LOG_ARCHIVE_DUPLEX_DEST.当使用初始化参数LOG_ARCHIVE_DEST_n配置本地归档位置时,需要指定LOCALTION选项.当配置远程归档位置时,需要指定SERVICE选项.

3.设归档日志名 
语法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format=‘fix_name%s_%R.%T’ 
scope=scope_type;

fix_name:自定义命名前缀 
%s:日志序列号 
%R:联机重做日志(resetlogs)的id值 
%T:表示归档线程变化 
log_archive_format参数的值必须包含%s,%R,%T

scope:有三个参数值如下 
1memory:只改变当前实例运行参数 
2spfile:只改变服务器参数文件spfile中的配置 
3both:表示1,2都改变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format=’myarchive%s_%R.%T’ 
scope=spfile; 

 4.归档日志的管理查询

查看归档进程数

show parameters log_archive_max_process;

将归档进程数改为5

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max_process=5;

显示所有的归档日志

show parameter archive log;

查看所有归档,未删除的归档日志     

select count(*) from v$archived_log where archived='YES' and deleted='NO'; 

 

查看归档日志大小及使用情况(如果 ARCHIVED LOG 超过90% oracle随时有宕机的危险)

select * from v$recovery_file_dest

增大归档日志空间

 alter system set db_recovery_file_dest_size=20G;

 

现在用了多少归档日志了(按百分比):

 select * from v$flash_recovery_area_usage;

 

  5.删除归档日志
  把归档日志的物理文件删除后,我们就可以正常登入ORACLE了,但是还没完全把归档日志删除干净,ORACLE的controlfile中仍然记录着这些archivelog的信息,在oracle的OEM管理器中有可视化的日志展现出,当我们手工清除archive目录下的文件后,这些记录并没有被我们从controlfile中清除掉,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我们利用RMAN进行删除操作


RMAN TARGET SYS/sysadmin@orcl

查看归档日志的状态

 list archivelog all;

crosscheck archivelog all; //验证的DB的归档日志

手工删除归档日志文件

 delete expired archivelog all; //删除所有归档日志(慎用)

 DELETE ARCHIVELOG ALL COMPLETED BEFORE 'SYSDATE-7';

(SYSDATA-7,表明当前的系统时间7天前,before关键字表示在7天前的归档日志,如果使用了闪回功能,也会删除闪回的数据。 删除归档日志前,最好备份数据库)

DELETE ARCHIVELOG from TIME 'SYSDATE-7'; 删除从7天前到现在的全部日志,慎用

退出rman

RMAN> exit

 

 

想法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y-303/p/901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