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星|《深度粉销》:粉丝营销,理论与案例都没看到新意

深度粉销 高转化 高复购的用户运营黄金法则

前2/3部分说作者的粉丝营销理论,后1/3部分说了几个作者操作的粉丝营销案例。理论上没看到创新与洞察,看着都眼熟,引用了一些公开可见的案例比如小米的参与感营销。实际操作案例,操作技巧上同样没看到创新,案例的效果也一般,大多数案例没听说过。

总体评价2.5星,价值不大。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粉丝思维的重点则在于追求用户的精准性和转化率,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不能为了提升流量而盲目引流,而是要寻找你的精准消费群体。不仅引流,还要想办法将手上的流量变成用户、客户。目标群体之外的流量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即使来了,最终也会走,这只会增加运营成本。P5

2:粉丝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粉丝即为支持者。首先,粉丝认同你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是购买过你的产品;其次,粉丝是从情感和行动上给予你无偿支持的人或者组织,他们不仅会持续购买你的产品,还会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影响力,会成为你的义工和宣传员,免费传播你的产品。P7

3:熟悉我的朋友可能了解,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团队一直围绕着三个关键词:粉丝、社群、众筹。实际上,这三个词是我们围绕用户层面提出来的——“用户的粉丝,用户的社群,用户的众筹”。P17

4:基于本书的核心观点,我们认为,在社交媒体时代,企业文化落地的抓手就是打造企业领袖,换个角度说,就是培养企业自身的粉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粉丝就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力量。P19

5:关于“深度粉销”,我总结了一个三角法则,可供大家参考:顶点一是圈层化,找出核心目标用户群体很关键,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用户都成为我们的粉丝;顶点二是情感化,用情感共鸣打动目标群体; 顶点三是参与感,让粉丝参与到我们关键节点的产品讨论和品牌建设当中来。P70

6:从“三个爸爸”到“大可乐”,到“小鱼在家”,再到“鸟蛋”,我们帮助不少初创品牌打响了第一枪。但同时,我们也经常被创业团队感染着、打动着:all in的精神、不分昼夜的付出、用心打造产品和对待用户......P87

7: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曾提出“三三法则”(“三个战略”+“三个战术”),我觉得在参与感打造方面,至今没有一个方法论可以超越它。这里借用一下其中的“三个战术”.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P93

8: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传统活动是台上的人说,台下的人听,通常只有一个中心;而粉丝活动则有多个中心,提倡大家一起“海”。此外,可以看出,线下粉丝活动的整体氛围更热烈。实际上,传统活动和粉丝活动的区别不仅于此,传统活动和粉丝活动在与会者参与方式上也有很大不同。P114

9:也许很多人会问:“品牌已经有知名度了,还需要粉丝吗?”没错,很多企业已经有品牌,但这些品牌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有产品无关系;第二,有用户无粉丝;第三,有品牌无KOL圈子.P114

10:一天当中,社群通常会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间段,大部分人处于上班途中,人们可能在各种公共交通上,比如在一线城市的地铁上,几乎无一例外地都用手机打发时间。第二个高峰期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半。P142

11:另外提醒一点,不少人受互联网思维“去中心化”和《失控》“蜂群思维”的影响,过于崇拜利用“自组织”的方式来让社群自我管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自组织的前提是充分的角色化定位,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操作清单,只有这样才不会依赖外部指令而有序运行。P146

12:众筹有一个“首天效应”。要集中所有资源,用在众筹第一天,能否打响“第一炮”很关键。如果众筹的目标定在1000万元,那么第一天若能完成300万~400万元,就有很大的希望完成目标。P159

13:在做本项目时,我们发起了一个“中粮好舌头 第二届吃货人赛”活动:通过征集腰果名称和“吃货语录”来选出获奖者,送出非洲游大奖。与以往不同,我们在这次活动中主要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裁判的角色,剩下的都交给粉丝自己来自由发挥。P167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9月15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9月15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321本(截至9月15日)

 我的686篇图书点评(截至9月15日)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987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