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敬彬老师的《收获,不止SQL优化》,关于如何缩短SQL调优时间,给出了三个步骤,

梁敬彬老师的《收获,不止SQL优化》,关于如何缩短SQL调优时间,给出了三个步骤,

1. 先获取有助调优的数据库整体信息

2. 快速获取SQL运行台前信息

3. 快速获取SQL关联幕后信息

其实我们日常,这些步骤,或多或少都会用,但往往缺乏系统的梳理,想到哪儿,做到哪儿,有时还是需要方法论的指导,梁老师帮助我们整理,而且给出了一键生成的脚本,非常实用,这引出了另一个话题,正如eygle曾说的,“动手实验实证能力,才会让别人的经验成为我们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成长”,除此之外,我们不能仅仅黑盒地使用,要了解背后机制,怎么一键生成的?脚本哪儿写得好,哪儿能优化,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什么,这才能充分“榨干”脚本的知识。

1. 先获取有助调优的数据库整体信息

首先要知道整个数据库的运行情况,自然想到AWR,但是不是所有的性能问题,都能通过AWR暴露,例如采集AWR时间段,有问题的SQL根本未执行,因此,没发现问题,不代表没有问题。

使用spooldb.sql脚本(链接:https://github.com/liangjingbin99/shouhuo/blob/master/%E7%AC%AC01%E7%AB%A0/spooldb.sql),可以得到下面这几个文件,

(1) 最近一小时的ADDM:addmrpt_1_576_578.txt

(2) 最近一小时的AWR:awrrpt_1_577_578.html

(3) 最近7天的AWR:awrrpt_1_576_578_all.html

(4) 最近半小时的ASH:ashrpt_1_20190317212222_20190317215222.html

(5) 数据库所有的相关信息:spool_BISAL_1_19-03-17_21.52.html

前几个好理解,最后一个,数据库所有的相关信息,是用spool生成的,包含如下信息,我们能针对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增加/修改/删除关注的相应采集项,另外,发散一些想法,这些采集项,对应的SQL,我们能融入自己的监控平台,实现自动化采集、展示,做到充分利用,

"版本
最近一次启动时间,版本,以及是否RAC
30分钟内CPU或等待最长的
近期负载情况(根据AWR快照)
逻辑读最多
物理读最多
执行次数最多
解析次数最多
磁盘排序最多
提交次数超过10000的session
长度超过100的SQL
查询共享内存占有率
表有带并行度
索引有带并行度
失效索引
失效对象
位图索引和函数索引、反向键索引
组合索引组合列超过4个的
索引个数字超过5个的
哪些大表从未建过索引。
哪些表的组合索引与单列索引存在交叉的情况。
哪些对象建在系统表空间上。
检查统计信息是否被收集
检查哪些未被收集或者很久没收集
被收集统计信息的临时表
日志切换频率分析
最近10天中每天日志切换的量
日志组大小
查看recovery_file_dest使用率
检查序列小于20的情况
表空间使用情况
整个数据库有多大
对象大小TOP10
回收站情况(大小及数量)
查谁占用了undo表空间
查谁占用了temp表空间
观察回滚段,临时段及普通段否是自动扩展
表大小超过10GB未建分区的
分区最多的前10个对象
分区不均匀的表
列数量超过100个或小于2的表
表属性是nologging的
表属性含COMPRESSION的
索引属性含COMPRESSION的
触发器
将外键未建索引的情况列出
热点块(汇总)
热点块(展开,未汇总)
附录:查看session_cached_cursors的参数设置情况,如果使用率为100%则增大这个参数值
附录:供参考的Oracle所有参数"


2. 快速获取SQL运行台前信息

针对具体SQL的调优,执行计划,是重要的武器,往往需要和运行时的统计信息结合一起看,才会更加准确。

P.S. 下面是执行计划获取的几种方法,

《一个执行计划异常变更的案例 - 外传之查询执行计划的几种方法》

3. 快速获取SQL关联幕后信息

得到SQL信息,可能需要确认和这条SQL关联的表、索引等的信息,辅助问题的判断。

为了一键得到2和3的情况,执行spoolsql.sql脚本(链接:https://github.com/liangjingbin99/shouhuo/blob/master/%E7%AC%AC02%E7%AB%A0/spoolsql.sql),输入要检索的sql_id,通过spool得到输出结果,如下,sql_id是7ng34ruy5awxq的SQL,文件名为7ng34ruy5awxq.html,

通过这两个脚本,一键生成数据库、SQL相关的统计信息,非常方便,当然,了解脚本的原理,可以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使用这些脚本,甚至改造脚本,从中借鉴学习,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个人的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bisal」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bisal/article/details/88685091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oyangding/p/12052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