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向对象的四个特性

java面向对象编程是指:Java语言提供类、接口和继承等面向对象的特性,为了简单起见,只支持类之间的单继承,但支持接口之间的多继承,并支持类与接口之间的实现机制(关键字为implements)。另外,java是面向对象,但不是所有的都是对象,基本数据类型就不是对象,所以才会有封装类。

面向对象的特性有1)抽象,2)封装,3)继承,4)多态。

  1)抽象

  抽象类:包含抽象方法的类称之为抽象类,但不意味着抽象类中只能有抽象方法,它和普通类一样,可以拥有普通的成员变量、方法。

    1、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抽象类的子类必须给出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的具体实现,除非该子类也是抽象类。

    2、 抽象类中不一定包含抽象方法,但是有抽象方法的类必定是抽象类。

    3、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只是声明,不包含方法体,就是不给出方法的具体实现也就是方法的具体功能。

    4、构造方法,类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不能声明为抽象方法。

    5、被定义为abstract的类需要被子类继承,但是被修饰为final的类是不能被继承和改写的,这两者是不能一起用来做修饰的。

  接口: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当使用类的时候,仅关注其行为,不关心继承时可以使用接口来代替类。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抽象方法,abstract默认不写,所以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不能用访问修饰符。接口中声明的成员默认为static final成员(不管是基础数据类型还是引用类型),且必须初始化。

  接口的特性:

    1、接口中每一个方法也是隐式抽象的,接口中的方法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public abstract(只能是 public abstract,其他修饰符都会报错)。

    2、接口中可以含有变量,但是接口中的变量会被隐式的指定为 public static final 变量(并且只能是 public,用 private 修饰会报编译错误)。

    3、接口中的方法是不能在接口中实现的,只能由实现接口的类来实现接口中的方法。

  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

    1、抽象类中的方法可以有方法体,但是接口中的方法不行。

    2、抽象类中的成员变量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而接口中的成员变量只能是 public static final 类型的(隐式公有的)。

    3、接口中不能含有静态代码块以及静态方法(用 static 修饰的方法),而抽象类是可以有静态代码块和静态方法。【JDK1.8后,接口里面可以有静态方法和方法体了】

    4、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而一个类却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5、抽象类有构造函数,而接口没有构造函数。

  2)封装(Encapsulation):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份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份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

  3)继承

   继承的特性:

    1、子类拥有父类非 private 的属性、方法。

    2、子类可以拥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即子类可以对父类进行扩展。

    3、子类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父类的方法。

    4、Java 的继承是单继承,但是可以多重继承,单继承就是一个子类只能继承一个父类,多重继承就是,例如 A 类继承 B 类,B 类继承 C 类,所以按照关系就是 C 类是 B 类的父类,B 类是 A 类的父类,这是 Java 继承区别于 C++ 继承的一个特性。

    5、提高了类之间的耦合性(继承的缺点,耦合度高就会造成代码之间的联系越紧密,代码独立性越差)。

  4)多态:将子类对象赋给父类的引用,会产生多态。

   如:Father son =new Son() 【顺便提一下:此时的对象son只能调用Father的方法(指的是子类重写或者继承父类的那些方法),而不能调用本身定义的一些方法。因为多态中强调:编写java程序时,引用类型变量只能调用其编译时类型的变量,不能调用其运行时类型变量。】

   多态的三个必要条件:1、继承   2、重写   3、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

   多态的作用:

    1、不必编写每一子类的功能调用,可以直接把不同子类当父类看,屏蔽子类间的差异(也可以说隐藏了细节),提高代码的通用率/复用率。 

    2、父类引用可以调用不同子类的功能,提高了代码的扩充性和可维护性。 

   多态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对父类的方法的重写或重载。【重载是指一个类中可以有同样的修饰符,返回值,方法名,但参数个数或顺序不同的方法。而重写指的是子类继承父类后,重写父类的方法。重写是子类对父类的允许访问的方法的实现过程进行重新编写,返回值和形参都不能改变。即外壳不变,核心重写!】

   多态的实现方式:1、重写;2、接口;3、抽象类和抽象方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rongkuan/p/11996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