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乒乓球伦敦奥运会

主要说说2个人:郭跃和马龙。

    其实应该去看乒乓球,不要和小学生一样嗤之以鼻。伦敦奥运会后,日本的团队项目:女曲、女足、女排、女乒,取得突破性发展,"咬一口"的长跑性策略起效了。反倒中国,也仅仅只在乒乓球了。

   节目里有意思的是:主持人在谈到郭跃和李晓霞的时候,说郭跃是年轻的老将,本来在王楠之后,是将郭跃的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郭跃也在2007年击败张怡宁成为世锦赛冠军。当初也是信心满满的要在北京奥运会拿下一枚金牌;结果在半决赛碰到王楠,心里有小瞧王楠之意,以为可以轻易拿下,就因为一时的轻敌,初生牛犊不畏虎,结果就输了。

   输了之后,心态一下需要调整,在战术素质和技能上受到影响,距离下一个奥运会有4年,这4年之间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结果这4年,确实出来了很多小将了,而且状态更好,这种高峰和低谷之间,值得一个人去回味的,实在太多!!!

   结果4年之内,确实出来很多别的队员,对于中国这种人才济济的项目,慢进就意味着输球。

  可以这么说,对于越顶尖的项目,如果第一时间没有把握住机会,翻身了,那么苦等下一次机会,个中味道,谁懂得?这时候也就难怪丁宁会哭了,4年的时间,你能知道这会发生很多?年龄,真不是优势!

   说说马龙,马龙不是NO1,但是在国内,绝对举足轻重。马龙说了一句话:毕竟从去年到今年年初经历了不顺和低谷,让自己慢慢成长吧,总得学会长大。”战胜张继科赢得苏州中国乒乓球赛后,马龙意味深长的说道。 

   马龙的重要性,在于他在男乒青黄不接时,依靠自己的总结和努力,让中国队有惊无险的过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nqingzh/p/2627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