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编程实战《二》java内存模型

Java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Java内存模型

什么是 Java 内存模型?

Java 内存模型是个很复杂的规范,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站在我们这些程序员的视角,本质上可以理解为,

Java 内存模型规范了 JVM 如何提供按需禁用缓存编译优化的方法。具体来说,这些方法包括 volatile、synchronized 和 final 三个关键字,以及六项 Happens-Before 规则。

Happens-Before 规则:前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可见。

前面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是可见的
前面一个操作的结果对后续操作是可见的
  • 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程序的顺序性规则
    •   在一个线程中,按照程序顺序,对前部分代码的操作对后面的操作是可见的
  • volatile规则
    •   对volatile变量的写相对于volatile变量的读可见
  • 传递性规则
    •   a对b可见,b对c可见,则a对c可见
  • 管程中锁的规则
    •   对一个锁的解锁对后续对这个锁的加锁可见
  • 线程 start() 规则
    •       指主线程 A 启动子线程 B 后,子线程 B 能够看到主线程在启动子线程 B 前的操作。
    •   
       1 package com.jeek_time.java并发编程实战.二.happensbefore;
       2 
       3 /**
       4  * 测试happens-before中的start规则
       5  * 主线程中start子线程B,在start B线程时可看到主线程对共享变量的操作, 0 -> 1
       6  */
       7 class TestStart{
       8     static int i=0;
       9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0         i=1;
      11         final Thread subThreadB = new Thread(() ->{
      12             System.out.println(TestStart.i);
      13         });
      14         subThreadB.setName("子线程B");
      15         subThreadB.start();
      16     }
      17 }
  • 线程 join() 规则
    •  指主线程 A 等待子线程 B 完成(主线程 A 通过调用子线程 B 的 join() 方法实现),当子线程 B 完成后(主线程 A 中 join() 方法返回),主线程能够看到子线程的操作(共享变量)
    •     下面这段代码的结果:先0后1,刚好可印证结论,很有趣。 
    •  1 package com.jeek_time.java并发编程实战.二.happensbefore;
       2 
       3 import lombok.SneakyThrows;
       4 
       5 /**
       6  * 测试happens-before中的join规则
       7  * 指主线程等待子线程 B 完成(主线程通过调用子线程 B 的 join() 方法实现),
       8  * 当子线程 B 完成后(主线程中 join() 方法返回),主线程能够看到子线程B的操作(共享变量)
       9  */
      10 public class TestJoin{
      11     static int i = 0;
      12     @SneakyThrows
      1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4         final Thread subThreadB = new Thread(() ->{
      15             TestJoin.i = 1;
      16             try {
      17                 Thread.sleep(1000);
      18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19                 e.printStackTrace();
      20             }
      21         });
      22         subThreadB.setName("子线程B");
      23         subThreadB.start();
      24 
      25         System.out.println("返回前:" + TestJoin.i);
      26         subThreadB.join();
      27         System.out.println("返回后:" + TestJoin.i);
      28     }
      29 
      30 }
final
  final 修饰变量时,初衷是告诉编译器:这个变量生而不变,可以可劲儿优化。
  问题类似于上一期提到的利用双重检查方法创建单例,构造函数的错误重排导致线程可能看到 final 变量的值会变化。
  在 1.5 以后 Java 内存模型对 final 类型变量的重排进行了约束。现在只要我们提供正确构造函数没有“逸出”,就不会出问题了。
 
  比如,在构造函数里面将 this 赋值给了全局变量 global.obj,这就是“逸出”,线程通过 global.obj 读取 x 是有可能读到 0 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免“逸出”。
  
2 final int x;
3 // 错误的构造函数
4 public FinalFieldExample() { 
5   x = 3;
6   y = 4;
7   // 此处就是讲this逸出,
8   global.obj = this;
9 }
 

  Happens-Before 规则最初是在一篇叫做 Time, Clocks, and the Ordering of Event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的论文中提出来的,在这篇论文中,Happens-Before 的语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现实世界里,如果 A 事件是导致 B 事件的起因,那么 A 事件一定是先于(Happens-Before)B 事件发生的,这个就是 Happens-Before 语义的现实理解。
  在 Java 语言里面,Happens-Before 的语义本质上是一种可见性,A Happens-Before B 意味着 A 事件对 B 事件来说是可见的,无论 A 事件和 B 事件是否发生在同一个线程里。例如 A 事件发生在线程 1 上,B 事件发生在线程 2 上,Happens-Before 规则保证线程 2 上也能看到 A 事件的发生。
 
课后思考
有一个共享变量 abc,在一个线程里设置了 abc 的值 abc=3,你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其他线程能够看到abc==3?
  •   声明共享变量abc,并使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abc
  •   声明共享变量abc,在synchronized关键字对abc的赋值代码块加锁,由于Happen-before管程锁的规则,可以使得后续的线程可以看到abc的值。
  •   A线程启动后,使用A.JOIN()方法来完成运行,后续线程再启动,则一定可以看到abc==3

摘自极客时间王宝令老师的课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oooodlin/p/1292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