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7】既然如此,肯定当初

08:00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丰子恺

早上八点,我准时达到了公司的门口,门还没开,平时早起那个开门的同事还没到,那我就成为了今天开门的第一人,但我还不算是第一个回到公司的人,还有一个新面孔同事老早就站在门外等着我们这些钥匙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早起前耳边会多了一种声音:“要不再睡一会吧”,或者“要不先让何太上班去”,这种声音会让我在床上的时间比平时多延长了两到三分钟,但这两三分钟并不是赖床的享受,而是一定会让自己起床前的自我煎熬。我深知只要我站起来了,这煎熬就一定会过去的,或者说如果我果断站起来,就完全没有必要让自己承受这两三分钟的不必要痛苦。但是否真的不必要,我暂且先保留一定的思考空间。

老生长谈了,回到办公室我首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冲一泡好茶,但两口好茶过后,并没有让我拥有舒心的情绪进入下一个早读环节。看了几眼桌面上的那本《算法》,但我还是迟迟不愿意打开,有时我会借助便意走开,又或者借助洗手的借口转移自己必须面对学习前的心理障碍。当我实在又没便意又不需要洗手的时候,我竟然可以坐在原地来回地瞟看挂在墙上的大钟,焦虑地喝着第三泡冲好的茶水,也就两三分钟的时间,我最终还是把书给翻开了。其实,我只要把书架好并翻开,这两三分钟的忐忑也是同样完全没有必要的。又是一次同类型的没必要,我觉得自己的问题已经不在于这两三分钟的难受和煎熬,而是我对这“没必要”反思的情绪反应。

无论是早起上班,还是早读学习,这两三分钟的内心煎熬都是我认为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之所以那么笃定,是因为我内心深处已经坚信床必须得起,习必须得学。但我的这种反思思维模式有点类似于“既然如此,何必当初”的纠缠焦味,我的反思其实是在让自己纠结那些过去已经发生的情绪,既然煎熬了,就已经成为铁一般的事实,我的纠缠反思只会堵住我继续向前走的道路。反思是好事,但反思的方向还需调整。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反思自己反思问题的那一刻,却第一时刻打开了我对时间的一个新的深刻认知,让我清晰地认知到了时间的强大力量。我发现它能让我每天完成那些不可、不愿、不想做的事情的百分之一,然后在百天过后,我竟然可以在时间的帮助下,只利用了原事情所需百分之一的痛苦深度,获得并享受了那事情百分百的成就高度,这就是那两三分钟痛苦和煎熬的必要性。看来,这本《算法》教会我的,远不止在0和1之间的最优路径,还能让我发现人生的最优算法:当下的状态,是所有过去的结合,没有过去的过去,只有过去的现在。

尘世浮华之中,不忘思考。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13993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