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难了开头,却容易了以后

07:30

“寂寞的人,最需要的,是一只关切的耳朵。”

                                                                 ——余光中

昨晚洗完澡出来已经晚上十一点了,洗澡之前看了一个小时的书,困意来袭,精力实在已经无法聚焦了,所以才决定洗完澡后就不再继续看书了,这样的坚持也只是无效地努力而已,还不如给自己一个周末的时间充一下电,好让自己明天更能精神抖擞地生活。就这样,我在何太练习英语口语的谐音声中慢慢地入睡了。因为今天是周末,就自我允许放肆地睡到自然醒。睁开眼睛的时候,窗户外的明暗度实在是让我猜不到到底现在大概是几时,平时我不是依靠窗户来猜时间的,而是闹钟。平时起床的时候,天都是黑的,有时失眠的时候只能靠感觉去猜,但很多时候我不愿意猜,猜的话多没意思,还不如直接以起床撒泡尿为理由,顺便看看几点钟。

昨晚做了好多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早睡了,还是因为周末而给了自己可以方式睡觉的理由,醒来的那一刻还能很有意识地记得自己至少做了有三个梦,而且还都是一些故事场景比较波折的梦,虽然睡了有八个小时,但还是挺疲惫的。我印象中好像没做梦有一段时间了,平时看完书下来已经接近凌晨了,早上又是六点的起床闹钟,真的连做梦的时间和精力都不愿意付出,还不如赶紧捉紧时间让自己通过睡眠去补充精力。我的这个想法其实就是身体的想法,就像我昨晚给自己透露了可以放肆地睡觉的信息让身体知道了,才能给了自己做梦宣泄自己的空间。别以为自己做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就可以忽略它的存在,虽然我不相信所谓的托梦,但梦更多是自己向自己传递的信号,要学会聆听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我相信梦也是一种自我潜意识的表现。

我确实会很容易忽略自己的一些“自然”想法,例如,我为什么会不喜欢那个人?为什么我对这件事有抗拒感?为什么我刚才想发一通脾气?为什么我很讨厌别人的这那种做法?为什么我会对别人的言行颤抖?为什么我会抵御别人的建议?为什么我会强调我的观点?为什么我会手脚不听使唤地乱动?为什么我会对一些事情而感到不耐烦?为什么我会怕见到一些人?为什么在一些人面前我会没有主见?为什么自己会恐惧不确定的明天?为什么我会觉得没有面子?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那样高效?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为什么自己就一定要像别人一样?为什么我会被别人的一些言行所左右?为什么自己有时会不懂装懂?为什么自己会想让自己去享受?为什么自己有时会羡慕别人的好?为什么自己会无限放大别人的好来欺骗自己和无限扩充恐惧来逼退自己?为什么······

我想,正是因为我忽略了自己为什么那么想,才导致现状的我只能按我生活的去想,而不是按我想的去生活。自从我稍微有一点自我改变的想法开始,我尝试性地去关注自己的一些“自然”想法。当然,自己功力不深,只能从一些凸显的想法入手,例如一些能引起自己情绪的高调想法。才发现,许多所谓“自然”的理由,其实没有什么理由可言,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只能说这是人类的“高级”反应。我之所以加上“高级”,只是想让自己没那低等而已,并非指人类会思考会解决问题的那个高级。发现了,我当然也愿意去改变,但发现和改变的执行难度有着天壤之别。每一个为什么都可以让我写上万文字的劝导才有所收敛或影响。有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你写的那么多日记里都那么地相似,或感觉就是换种说法而己?其实就是因为改变一个自身的“自然"想法真的不容易,就像父母教孩子一样,要反复磨,天天磨, 每时每刻想起来就要得磨,可能才勉强上点心。我也开始慢慢地理解《傅雷家书》的磨蹭,也知道为什么我会那么喜欢这么一本书,原来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那就是磨蹭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好父亲, 真好,那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这样的父亲呢?所以,还是先从自身开始做好。

万事开头难,我是深有体会的。无论是我读第一本书,写第一篇日记,还是跑第一圈步都极为不易。那是不是难了开头,后面就容易了。非也,从客观上讲,难度并没有降低,反而线性甚至指数增加,只不过,心理障碍克服了,客观的难也就没那么难了。说白了,就是心理问题。其实,人一辈子要克服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心理障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人一辈子的敌人就是自己。每个人背景心态都是不同的,所以一辈子学习研究的对象就应该是自己。困难,会在自己的心里障碍下无限放大,如果自己知道了这一点,其实,执行也没那么困难,而且困难的背后很多都是想通的。不是越学越容易,而是越学越系统性地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cd144140/p/12208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