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 用户定义字面量

c++11带来了很多新特性,其中用户定义字面量就是一个。

注:该特性vs2013不支持, vs2014和gcc4.9支持。这里推荐一个在线的c++编译网站,用来测试一些代码还是蛮有用的,并且它支持超多的语言像python、lua等都支持。网址在这里 http://ideone.com/

先看下面的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Color
{
    int r, g, b;
};

//定义的字面量转换函数 
//在gcc编译器下注意双引号与后面的_c之间必须有一个空格 vs2014没有该要求
//_c可以任意取名字 一般最好用下划线(_)开头 避免与系统定义的冲突(比方说长整形后缀 L等))
Color operator"" _c(const char* str, size_t n)
{
    //字面常量格式为 r数字g数字b数字
    unsigned char r = 0, g = 0, b = 0;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if (str[i] == 'r') r = (unsigned char)atoi(&str[i + 1]);
        else if (str[i] == 'g') g = (unsigned char)atoi(&str[i + 1]);
        else if (str[i] == 'b') b = (unsigned char)atoi(&str[i + 1]);
    }
    
    return {r, g, b};
}

int main() {
    //这样使用 将把“r11g12b13”转换成Color结构体 字符串必须用引号括起来 后面必须跟一个_c(前面自定义)的后缀 且与前面的字符串不予许有其他包括空格等字符
    Color c = "r11g12b13"_c;
    //输出结果是R11 G12 B13
    cout << "R" << c.r << " G" << c.g << " B" << c.b << endl;
    return 0;
}

以上是其中一种使用方法 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例子 将说明这个特性的方便之处。

比方说重量单位 有克(g),千克(kg),吨(t) 因此如果使用了该特性,就可以在常量后面跟一个相应的重量单位。

//所有都返回千克(kg)

long double operator"" _g (long double g)
{
    return g/1000.0;     
}

long double operator"" _kg(long double kg)
{
   return kg;
}

long double operator"" _t(long double t)
{
    return t*1000.0;
}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在代码中很方便的定义使用重量
long double egg = 50_k;
long double beauty = 45_kg;
long double car = 1.5_t;
//以上代码会很方便的转换成千克单位

但是,该特性有参数类型和参数个数限制,根据标准,只有以下是合法的:

1 const char* 
2 unsigned long long
3 long double
4 const char*, size_t 
5 const wchar_t*, size_t
6 const char16_t*, size_t 
7 const char32_t*, size_t

以上后面的四种版本传入参数直接包含了字符串的长度。

通过上面可以看到,const char*似乎提供了两个版本(第一行和第四行)一种没有字符串长度,一种有,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不要搞混淆。

第一行的这种后缀前面的字符串不能加引号,但是必须是数字(十进制或者十六进制的形式),第四行的这种必须加引号。如:

const char* operator"" _ll(const char* s)
{
    return s;
}

const char* operator"" _cc(const char* s, size_t len)
{
    return s;
}

//这样使用可以
123_ll
0x123a_ll
"123"_cc
"0x123a"_cc
"abc"_cc

//以下使用方式则不行
abc_ll
123a_ll //注意与上面的0x123_ll区别
"123"_ll //不能使用引号
123_cc
abc_cc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uurun/p/4081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