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低端用户与文化定义“文艺”

上一篇:低端用户反文化----这个问题真这么简单? 估计有些人看完之后,心想:“你一下列四、五点,我辩不过你,但我就是觉得不能‘过于文艺’”。

任何事情,达到“过于”的程度了,自然有商量与改进的余点了。但是,先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个“文艺”的概念,可以在讨论的范围内,下个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个定义,何来“过于”,只能这样来比谁嗓门大了:

“你文艺”

“你才文艺”

“你更文艺”

“你全家文艺”

“你全家都入 的-昂-DANG 了”

“……”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文化(或非特质)类产品有个很大的特点,生产的初始成本很高(达芬奇还得先去画堆鸡蛋呢),边际成本很低,而且电子化与新媒体使得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所以为了创造者的利益合理或者最大化,文化类产品生产出来后,会人为的加一些限制,比如说版权保护、品牌,甚至严格限定流通范围,制造稀缺,形成所谓高端消费。

估计Gianni Versace之类的设计个什么东东出来,先开展,有钱都不一定有票,得名流,文艺范才给你看,然后只卖几件,限量版。半年后,设计稍微改乱点,跟时尚媒体说,今年就流行这个,卖出来就是所谓名牌。再过一年后,山寨货出来,大家都时尚一把(文艺青年旁白:土B,哥一年多前就不穿这个了)。

所以,文化被分成高雅与低俗,原因:

一、产业利润最大化。

二、确实有些是需要高学历、高智商才能更解与消费的。真正这种意义的其实不多,你以为在说理科呀。

总之,不管是确实有些水平不到看不懂,还是被教育出来了,我们都认可了这种区分。 

接下来再看“文艺”这种行为,或者“文艺青年”。

“文艺”就是通过在文化层面上消费一些普通人不能消费的产品,达成特定人群的身份定位与认同,获得优越感。

说白了,跟有钱人买跑车3P车震装B一个道理,只是装B方向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这个还是得有些付出的,光靠爹不行。 

怎么样来达成普通人消费不了呢?

一、难获取。

前面说了,有些文化产品本身为了利益的保障,会人为限制消费,这个是打包好的装B方式,但要有经济、社会基础。还有一种是搞一些一般人认为不值,不愿干,就是说,从理性上来说有问题的一些事儿,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不过来。

二、难理解。

前面也说了,真是高学历、高智商才能消费的文艺事情本来不多的,那就不妙了,我得比别人有文化啊,怎么办呢?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这方面同样呈现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局面,不过宗旨都一条,往死里搞复杂。

比如,英国的贵族,听交响乐,这一般人养得起这么大乐队吗?养得起,你也得学几年才能听得懂,跟人聊得上,“嗯,这次单簧有点太抢了”。一般人哪装得了这B啊,“你个土B,哇咔咔咔……”

再比如老北京,住着一堆旗人老爷,“居然说我们旗人是马上得天下,最多高小毕业,这人丢大发了,得搞点他们看不懂的”,于是国粹诞生了,然后无限跟你死嗑每一个细节,上台走几步,每步什么角度,匀速?加速?“什么,烦了?这才光脚上功夫呢,光身段就还有很多讲究呢,你个土B,哇咔咔咔……”。听戏都能听出道道来,又热闹又有范,满足了。

所以,除了黄赌毒,其实装B也是一种真正的刚需!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hink/p/254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