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的”锁“事儿

原由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当然还是在面试中涉及了对本文标题的相关问题-互斥锁和自旋锁的区别。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比较忐忑的。互斥锁我还能简单说一些,但是对于自旋锁的了解几乎为零。为此,将总结Linux下的相关锁-那些“锁”事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的地方,尽快查漏补缺!

简介

我们晓得在Linux内核中,同步机制是一大特性。比较经典的有原子操作、spin_lock(自旋锁)、mutex(互斥锁)、semaphore(信号量)等。

原子操作

原子操作,也是数据库事务的一大特性。就是该操作绝不会在执行完之前被任何任务或者事件终止,要不全部执行,要不全部不执行。它是最小的执行单位,原子操作需要硬件的支持,因此是架构相关的。它的API和原子类型定义都在内核源码树的include/asm/atomic.h文件中,都是用汇编语言实现。

原子操作主要用于实现资源计数,很多引用计数就是通过原子操作实现的。

原子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volatile int counter;
}atomic_t;

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字段可以通知gcc不要对该类型的数据做优化处理,对它的访问都是对内存的访问,而不是对寄存器的访问。

原子操作的API:

1)atomic_read(atomic_t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进行原子读操作,它返回原子类型的变量v的值。

2)atomic_set(atomic_t *v,int i);

作用:设置原子类型的变量v的值为i。

3)atomic_add(int i,atomic_t *v);

作用:给原子类型的变量v增加值i。

4)atomic_sub(int i,atomic_t *v);

作用:从原子类型的变量v中减去i。

5)atomic_sub_and_test(int i, atomic_t *v);

作用:从原子类型的变量v中减去i,并判断结果是否为0,如果为0,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6)atomic_inc(atomic_t *v);

作用:对原子类型变量v原子地增加1。

7)atomic_dec(atomic_t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减1。

8)atomic_dec_and_test(atomic_t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减1,并判断结果是否为0,如果为0,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9)int atomic_inc_and_test(atomic_t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增加1,并判断结果是否为0,如果为0,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10)atomic_add_negative(int i, atomic_t*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增加i,并判断结果是否为负数,如果是,返回真,否则返回假。

11)atomic_add_return(int i, atomic_t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增加i,并且返回指向v的指针。
12)int atomic_sub_return(int i, atomic_t *v);

作用:从原子类型的变量v中减去i,并且返回指向v的指针。

13)int atomic_inc_return(atomic_t *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增加1并且返回指向v的指针。

14)int atomic_dec_return(atomic_t * v);

作用:对原子类型的变量v原子地减1并且返回指向v的指针。

原子操作通常用于实现资源的引用计数,在TCP/IP协议栈的IP碎片处理中,就使用了引用计数,碎片队列结构structipq描述了一个IP碎片,字段refcnt就是引用计数器,它的类型为atomic_t,当创建IP碎片时(在函数ip_frag_create中),使用atomic_set函数把它设置为1,当引用该IP碎片时,就使用函数atomic_inc把引用计数加1,当不需要引用该IP碎片时,就使用函数ipq_put来释放该IP碎片,ipq_put使用函数atomic_dec_and_test把引用计数减1并判断引用计数是否为0,如果是就释放Ip碎片。函数ipq_kill把IP碎片从ipq队列中删除,并把该删除的IP碎片的引用计数减1(通过使用函数atomic_dec实现)。

信号量

信号量的本质也是一个计数器,用来记录对某个资源(如共享内存)的存取状况。用来协调不同进程间的数据对象,最主要的应用是共享内存方式的进程间通信。

一般情况,为了获取共享资源,进程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1)测试控制该资源的信号量;

2)如果该信号量为正,就允许使用该资源,进程将型号量减一;

3)如果为0,则该资源目前不可用,进程sleep,知道信号量值大于0,才能被唤醒,从步骤1)开始执行;

4)当进程不再使用某信号量控制的资源时,信号量值加1,。如果此时有进程在sleep并等待此信号量,则可以唤醒该进程。

信号量的定义在头文件/usr/src/linux/include/linux/sem.h 中,信号量是一个数据集合,用户可以单独使用这一集合中的每个元素。

Linux2.6.26下定义的信号量结构体:

struct semaphore {
        spinlock_t                lock;
        unsigned int             count;
        struct list_head        wait_list;
};

从以上信号量的定义中,可以看到信号量底层使用到了spinlock的锁定机制,这个spinlock主要用来确保对count成员的原子性的操作(count--)和测试(count > 0)。

信号量的pv操作

信号量的P操作

  • (1)void down(struct semaphore *sem);
  • (2)int down_interruptible(struct semaphore *sem);
  • (3)int down_trylock(struct semaphore *sem);

(1)中的函数根据2.6.26中的代码注释,这个函数已经out了(Use of this function is deprecated),所以从实用角度,彻底忘了它吧。

(2)最常用,函数原型:

/**
* down_interruptible - acquire the semaphore unless interrupted
* @sem: the semaphore to be acquired
*
* Attempts to acquire the semaphore.  If no more tasks are allowed to
* acquire the semaphore, calling this function will put the task to sleep.
* If the sleep is interrupted by a signal, this function will return -EINTR.
* If the semaphore is successfully acquired, this function returns 0.
*/
int down_interruptible(struct semaphore *sem)
{
        unsigned long flags;
        int result = 0;

        spin_lock_irqsave(&sem->lock, flags);
        if (likely(sem->count > 0))
                sem->count--;
        else
                result = __down_interruptible(sem);
        spin_unlock_irqrestore(&sem->lock, flags);

        return result;
}

函数说明:在保证原子操作的前提下,先测试count是否大于0,如果是说明可以获得信号量,这种情况下需要先将count--,以确保别的进程能否获得该信号量,然后函数返回,其调用者开始进入临界区。如果没有获得信号量,当前进程利用struct semaphore 中wait_list加入等待队列,开始睡眠。

对于需要休眠的情况,在__down_interruptible()函数中,会构造一个struct semaphore_waiter类型的变量struct semaphore_waiter定义如下:

struct semaphore_waiter 
{         
        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task_struct *task;         
        int up; 
};

将当前进程赋给task,并利用其list成员将该变量的节点加入到以sem中的wait_list为头部的一个列表中,假设有多个进程在sem上调用down_interruptible,则sem的wait_list上形成的队列如下图:

(注:将一个进程阻塞,一般的经过是先把进程放到等待队列中,接着改变进程的状态,比如设为TASK_INTERRUPTIBLE,然后调用调度函数schedule(),后者将会把当前进程从cpu的运行队列中摘下)

(3)试图去获得一个信号量,如果没有获得,函数立刻返回1而不会让当前进程进入睡眠状态。

信号量的V操作

void up(struct semaphore *sem);

/**
* up - release the semaphore
* @sem: the semaphore to release
*
* Release the semaphore.  Unlike mutexes, up() may be called from any
* context and even by tasks which have never called down().
*/
void up(struct semaphore *sem)
{
        unsigned long flags;

        spin_lock_irqsave(&sem->lock, flags);
        if (likely(list_empty(&sem->wait_list)))
                sem->count++;
        else
                __up(sem);
        spin_unlock_irqrestore(&sem->lock, flags);
}

 如果没有其他线程等待在目前即将释放的信号量上,那么只需将count++即可。如果有其他线程正因为等待该信号量而睡眠,那么调用__up.

 __up的定义:

static noinline void __sched __up(struct semaphore *sem)
{
        struct semaphore_waiter *waiter = list_first_entry(&sem->wait_list,    struct semaphore_waiter, list);
        list_del(&waiter->list);
        waiter->up = 1;
        wake_up_process(waiter->task);
}

这个函数首先获得sem所在的wait_list为头部的链表的第一个有效节点,然后从链表中将其删除,然后唤醒该节点上睡眠的进程。
由此可见,对于sem上的每次down_interruptible调用,都会在sem的wait_list链表尾部加入一新的节点。对于sem上的每次up调用,都会删除掉wait_list链表中的第一个有效节点,并唤醒睡眠在该节点上的进程。

互斥锁

两种形式的制约关系

1)间接相互制约关系(互斥)

若某一进程要求使用某种资源,而该资源正好被另一进程使用,并且该资源不允许两个进程同时使用,那么该进程只好等待已占有的资源的进程释放资源后再使用。这种制约关系可以用“进程-资源-进程”的形式表示。例如,打印机资源,进程互斥经典问题中生产者-生产者问题。

2)直接相互制约关系(同步)

某一进程若收不到另一进程提供的必要信息就不能继续运行下去,表明了两个进程之间在某些点上要交换信息,相互交流运行情况。这种制约关系的进本形式是“进程-进程”。例如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生产者生产产品并放入缓冲池,消费者从缓冲池取走产品进行消费。这两者就是同步关系。

区分互斥和同步只需记住,同类进程即为互斥关系,不同类进程即为同步关系。

临界资源:同时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

临界区:进程中用于访问临界资源的代码段,又称临界段。

每个进程的临界区代码可以不同,临界区代码由于要访问临界资源,因此要在进入临界区之前进行检查,至于每个进程对临界资源进行怎样的操作,这和临界资源及互斥同步管理是无关的。

Linux 2.6.26中mutex的定义:

struct mutex {
        /* 1: unlocked, 0: locked, negative: locked, possible waiters */
        atomic_t                  count;//原子操作类型变量
        spinlock_t                wait_lock;//自旋锁类型变量
        struct list_head          wait_list;
#ifdef CONFIG_DEBUG_MUTEXES
        struct thread_info        *owner;
        const char                *name;
        void                      *magic;
#endif
#ifdef CONFIG_DEBUG_LOCK_ALLOC
        struct lockdep_map         dep_map;
#endif
};

对比前面的struct semaphore,struct mutex除了增加了几个作为debug用途的成员变量外,和semaphore几乎长得一样。但是mutex的引入主要是为了提供互斥机制,以避免多个进程同时在一个临界区中运行。

如果静态声明一个count=1的semaphore变量,可以使用DECLARE_MUTEX(name),DECLARE_MUTEX(name)实际上是定义一个semaphore,所以它的使用应该对应信号量的P,V函数.

如果要定义一个静态mutex型变量,应该使用DEFINE_MUTEX

如果在程序运行期要初始化一个mutex变量,可以使用mutex_init(mutex),mutex_init是个宏,在该宏定义的内部,会调用__mutex_init函数。

#define mutex_init(mutex)                                                   
do {                                                                        
        static struct lock_class_key __key;                                 
                                                                             
        __mutex_init((mutex), #mutex, &__key);                              
} while (0)

__mutex_init定义如下:

/***
* mutex_init - initialize the mutex
* @lock: the mutex to be initialized
*
* Initialize the mutex to unlocked state.
*
* It is not allowed to initialize an already locked mutex.
*/
void
__mutex_init(struct mutex *lock, const char *name, struct lock_class_key *key)
{
        atomic_set(&lock->count, 1);
        spin_lock_init(&lock->wait_lock);
        INIT_LIST_HEAD(&lock->wait_list);

        debug_mutex_init(lock, name, key);
}

从__mutex_init的定义可以看出,在使用mutex_init宏来初始化一个mutex变量时,应该使用mutex的指针型。mutex上的P,V操作:void mutex_lock(struct mutex *lock)和void __sched mutex_unlock(struct mutex *lock)从原理上讲,mutex实际上是count=1情况下的semaphore,所以其PV操作应该和semaphore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的Linux代码上,出于性能优化的角度,并非只是单纯的重用down_interruptible和up的代码。以ARM平台的mutex_lock为例,实际上是将mutex_lock分成两部分实现:fast path和slow path,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试图获得互斥体的代码总是可以成功获得。所以Linux的代码针对这一事实用ARM 。

自旋锁

自旋锁也是实现保护共享资源的一种锁机制,与互斥锁比较类似,都是为了解决对某资源的互斥使用。无论是互斥锁还是自旋锁,在任何时刻最多只有一个保持者。也就是说,任何时刻最多只有一个执行单元获得锁。两者的不同之处是,对于互斥锁而言,如果资源已经被占用,其它的资源申请进程只能进入sleep状态。但是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sleep,如果自旋锁已经被别的执行单元保持,调用者就一直循环在等待该自旋锁的保持者是否释放该锁。

自旋锁一般原理

跟互斥锁一样,一个执行单元要想访问被自旋锁保护的共享资源,必须先得到锁,在访问完共享资源后,必须释放锁。如果在获取自旋锁时,没有任何执行单元保持该锁,那么将立即得到锁;如果在获取自旋锁时锁已经有保持者,那么获取锁操作将自旋在那里,直到该自旋锁的保持者释放了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旋锁是一种比较低级的保护数据结构或代码片段的原始方式,这种锁可能存在两个问题:死锁和过多占用cpu资源。

自旋锁适用情况

自旋锁比较适用于锁使用者保持锁时间比较短的情况,正是由于自旋锁使用者一般保持较短的锁时间,因此选择自选而不是睡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自旋锁的效率远高于互斥锁。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适用于保持时间较长的情况,它们会导致调用者sleep,因此只能在进程上下文使用。而自旋锁适合于保持时间非常短的情况,它可以再任何上下文使用。如果被保护的共享资源只在进程上下文访问,使用信号量保护该共享资源非常合适,如果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时间非常短,自旋锁也可以。但是如果被保护的共享资源需要在中断上下文访问(包括底半部即中断处理句柄和顶半部即软中断),就必须使用自旋锁。自旋锁保持期间是抢占失效的,而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保持期间是可以被抢占的。自旋锁只有在内核可抢占或SMP(多处理器)的情况下才真正需要,在单CPU且不可抢占的内核下,自旋锁的所有操作都是空操作。另外格外注意一点:自旋锁不能递归使用

自旋锁的定义及相关API

自旋锁定义的文件(Linux/Spinlock.h)

typedef struct spinlock {
          union { //联合
             struct raw_spinlock rlock;
#ifdef CONFIG_DEBUG_LOCK_ALLOC
# define LOCK_PADSIZE (offsetof(struct raw_spinlock, dep_map))
             struct{
                     u8 __padding[LOCK_PADSIZE];
                     struct lockdep_map dep_map;
             };
#endif
         };
} spinlock_t;

定义和初始化操作:

spinlock_t my_lock = SPIN_LOCK_UNLOCKED; 
void spin_lock_init(spinlock_t *lock); 

自旋锁操作:

//加锁一个自旋锁函数
void spin_lock(spinlock_t *lock);                                   //获取指定的自旋锁
void spin_lock_irq(spinlock_t *lock);                               //禁止本地中断获取指定的锁
void spin_lock_irqsave(spinlock_t *lock, unsigned long flags);      //保存本地中断的状态,禁止本地中断,并获取指定的锁
void spin_lock_bh(spinlock_t *lock)                                 //安全地避免死锁, 而仍然允许硬件中断被服务


//释放一个自旋锁函数
void spin_unlock(spinlock_t *lock);                                 //释放指定的锁
void spin_unlock_irq(spinlock_t *lock);                             //释放指定的锁,并激活本地中断
void spin_unlock_irqrestore(spinlock_t *lock, unsigned long flags); //释放指定的锁,并让本地中断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void spin_unlock_bh(spinlock_t *lock);                              //对应于spin_lock_bh


//非阻塞锁
int spin_trylock(spinlock_t *lock);                  //试图获得某个特定的自旋锁,如果该锁已经被争用,该方法会立刻返回一个非0值,
                                                     //而不会自旋等待锁被释放,如果成果获得了这个锁,那么就返回0.
int spin_trylock_bh(spinlock_t *lock);                           
//这些函数成功时返回非零( 获得了锁 ), 否则 0. 没有"try"版本来禁止中断.

//其他
int spin_is_locked(spinlock_t *lock);               //和try_lock()差不多

信号量、互斥锁和自旋锁的区别

信号量。互斥锁允许进程sleep属于睡眠锁,自旋锁不允许调用者sleep,而是让其循环等待,所以有以下区别应用:

  1. 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适合于保持时间较长的情况,它们会导致调用者睡眠,因而自旋锁适合于保持时间非常短的情况;
  2. 自旋锁可以用于中断,不能用于进程上下文(会引起死锁),而信号量不允许使用在中断中,而可以用于进程上下文;
  3. 自旋锁保持期间是抢占失效的,自旋锁被持有时,内核不能被抢占,而信号量和读写信号量保持期间是可以被抢占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 信号量锁保护的临界区可包含可能引起阻塞的代码,而自旋锁则绝对要避免用来保护包含这样代码的临界区,因为阻塞意味着要进行进程的切换,如果进程被切换出去后,另一进程企图获取本自旋锁,死锁就会发生;
  2. 占用信号量的同时不能占用自旋锁,因为在等待信号量时可能会睡眠,而在持有自旋锁时是不允许睡眠的。

信号量和互斥锁的区别

1、概念上的区别:     

信号量:是进程间(线程间)同步用的,一个进程(线程)完成了某一个动作就通过信号量告诉别的进程(线程),别的进程(线程)再进行某些动作。有二值和多值信号量之分;

互斥锁:是线程间互斥用的,一个线程占用了某一个共享资源,那么别的线程就无法访问,直到这个线程离开,其他的线程才开始可以使用这个共享资源。可以把互斥锁看成二值信号量。  

2、上锁时:

信号量: 只要信号量的value大于0,其他线程就可以sem_wait成功,成功后信号量的value减一。若value值不大于0,则sem_wait阻塞,直到sem_post释放后value值加一。一句话,信号量的value>=0。

互斥锁: 只要被锁住,其他任何线程都不可以访问被保护的资源。如果没有锁,获得资源成功,否则进行阻塞等待资源可用。一句话,线程互斥锁的vlaue可以为负数。  

3、使用场所:

信号量主要适用于进程间通信,当然,也可用于线程间通信。而互斥锁只能用于线程间通信。

参考链接

华山大师兄-信号量、互斥体和自旋锁

Linux锁机制

linux 自旋锁和信号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gycoder/p/544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