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入职互联网公司的感受... ...

        一转眼,入职X公司半年多了,工作上基本可以自己独立负责一部分业务。细细回想感悟,觉得互联网和传统公司确实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 

        最大的区别在于业务功能的快速迭代开发,大部分的需求都属于新功能,往往是产品经理说个需求,就让开发着手做,大部分是没有完整像样的需求文档,即便有需求文档也基本是不完善,不可行的,基本上都是边开发边改需求,甚至开发之前都没有做详细的方案设计。以前在一家业务比较成熟的企业,有时候需求也很多,但基本上每个需求都很明确,方案也是明确的。

   上线流程也并不很好,基本上没有代码review环节,主要是需求多,业务体系复杂,人手相对较缺,基本上是每人负责一部分,其他人可能不是非常熟悉除了自己这块以外的业务,从业务角度来说,不具备审核代码的能力。

        说说最近遇见的问题吧,业务高峰期,造成服务器瘫痪,略有收获,对于服务器来说,应该保证不对数据库和缓存(简称数据层)造成灾难性压力,即数据库连接池和缓存连接池的设置,即便是峰值,也要保证不把数据层服务器压垮,这样就能保证峰值之后,会自动恢复。调整连接池的参数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之一,连接池参数取决于服务器并发数量,集群实例个数,数据层服务器性能等有关!在数据层一定的条件下,web服务器集群并不是越多越好,总有一个最大并发承受量和集群最优数目。

        高并发情况下,任何一个小的逻辑优化,都有可能对系统性能有比较大影响,甚至是一行日志。

        另外,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是线上高并发情况下问题的查找,对此,只能找出其中一台机器,插入一些查找问题的代码。对于新功能上线,最好的选择当然是灰度发布,尽量在即使出问题的情况下,也只是影响少部分用户,这样的话,可以在负载均衡上做一些设置,如根据地区IP 不同的地区走到不同的机器,这样也便于观察。

  高并发调优:涉及的调优参数 服务并发数目、线程池数目、实例数目;

  QPS=并发数*(单位时间/单个请求耗时)   有时候,提高并发数,会使得单个请求耗时增加,反而使得并发数降低;

  另外线程池的数目也并不是越大越好,合适最好!比如web服务器并发数目是50,那么就没必要设置线程池为1000;根据经验,设置成100左右即可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尽量保证项目结构的合理,必要时,进行重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ngpan-cn/p/687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