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摘自【http://www.51testing.com/html/10/n-843410-3.html】

Q4、性能测试有哪些类型

  ● 基准测试

  比如单用户的测试或者在无数据条件下的测试,目的是提供一个标准供后续测试比对。

  ● 负载测试

  向系统施加一定的压力,一般最大压力的20%或者日常使用压力即可,确保系统可正常运转。

  ● 压力测试

  向系统施加预期最大压力,测试系统在繁忙状态下的性能表现。

  ● 容量测试

  不断的增大对系统的压力,直至出现瓶颈。用于探测系统的瓶颈,为系统的发展提供重要信息。

  ● 稳定性测试

  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情况。

  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测试,这里只是列出了几种最常用到的,术语的定义可能也和其他资料有些差别,比如负载和压力,不过无关紧要。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在负载、压力和容量测试中,测试的依据都是用户模型,只有用户模型准确,测试的结果才会有意义。

稳定性测试需要运行多长时间?

  之所以会有这个疑问,其实是因为测试人员提供的结果数据没有说服力,不是证明了系统可以长期稳定运行,而只是下了个系统稳定的结论。

  我也总和性能测试人员强调,测试的结果是要用数据来证明的,不是说测完了下一个通过的结论就可以了,这样自然要被测试经理、开发经理怀疑(尤其是你是一个新人)。

  如果能够提供各种详尽的数据,比如测试运行12小时内,操作系统的资源利用情况、应用中间件内部的资源利用情况、甚至是程序内部的一些性能指标等等,如果这些指标足够代表系统的性能,且它们的表现是非常平稳的,那么完全可以从这个趋势推断出,即使系统运行更长的时间也将是稳定的。

  反之,如果不提供数据,而只是描述测试运行了3天,那么自然会有“3天够不够长”的疑问,只有通过“足够长”的运行时间才能减少人们的顾虑。

Q7、性能测试(不)能做什么

  web系统性能测试

  最常见的目的是模拟用户的实际行为,获取用户的感受。

  如何模拟用户的实际行为

  建立用户模型。即用户做什么操作、操作路径是什么、操作频率……

  如何建立用户模型

  ● 常用业务

  ● 性能敏感业务

  ● 关键业务

  ● 特殊关注

  这里只是用户模型覆盖度的问题,实际使用的用户模型还需要很多其他信息才能建立起来。

  测试负责人需要重点关注和确认用户模型的建立。

  性能测试的覆盖率

  由上可知,性能测试只能覆盖系统的一部分功能。不要指望所有和性能相关的问题都由性能测试来发现。

  性能测试最最想发现的是瓶颈,而不是缺陷。

  我比较害怕听到这样的话,“生产环境的一个操作很慢,去做下性能测试吧”。

 Q8、如何检验性能测试的质量

  执行过程

  ● 建立执行规范

  明确定义执行过程各检查点需要的输出物

  ● 指派检查人员

  根据执行规范进行检查

  ● 输出执行记录

  测试人员都知道,设计的用例和实际的执行总是不一样的。性能测试更是如此,调整参数重新运行脚本也是一次执行,这些信息必须有清晰的记录。

  ● 持续交互确认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ssie/p/3008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