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部分片段

最近在读一本书,名字叫做《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写的,杨绛先生其实是个女士,至于为什么叫先生,我的理解是知识渊博吧,以前对于有学问的人不都是称作先生嘛。读了到现在,真的能够感受到什么叫做大师,一直都是在聊生活,任何东西都是来源于生活,文学作品也不例外,书中是倒叙写的,先开始写,女儿钱媛和丈夫钱钟书是如何一步步先于她之去,起初有些看不懂,关于所有真实的一切都当做梦境来叙说,我开始还疑惑呢,怎么梦境都是这样的真实,原来都是真实的事,开始钱钟书生病住院,后来女儿也因病住院了,后来由于病情太严重,先于父母而走,第二年钱钟书也离开了这个世界,就只剩下杨绛先生孤零零的在这个世界。

教我感动的一段是女儿和两年没见面的父亲见面的一个情景,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她接过橘子,就转交妈妈,只注目看着这个陌生人。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钟书很窝囊地笑着说:‘我倒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自然是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短短的的几十个字,让我有很多的感受,我觉得圆圆那时候很有思想,很天真的一个小女孩,口齿也很伶俐。突然让我也想到了,我忘了中间是隔了多久,再次和父亲见面的一个情景,那大概是十四五年前的事吧,那是一个黑夜母亲带着我下了长途班车,父亲过来接我们娘俩,坐在回去的车上,我突然有点想不来这个男人是谁(也许我的记性从小就是那么不好吧),父亲好像也看出来了,“傻小子,不认识我了?”,一晃十来年过去了,逝去的时间不可追啊,如今他仍一个人漂泊在外,为了这个家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我觉得文学就是这样才好,没那么多圈圈套套,就像在跟别人聊天一样,不必优美动人的好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ddr/p/1073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