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项目感悟

    想起之前看过一句话,原文是英文记得不是很清晰了,
    大概的意思“ date structure决定了你程序的上限,program 决定了你程序的下限”。   
    回想这段时间新建项目中用到的东西,再回望下过去,体会越发深刻。

2016年4月开启了几个项目

收费端软件

值得记录有以下几点

1.程序中等待某个事件, 如何处理?

  • 很早很早以前都是用 线程不断while循环, 中间再Sleep(300)//ms
  • 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 用同步(Event)通知,否则一直等待。(上层再加个while(bLoop) 在析构的时候bLoop=0,这样可以就把这个线程 走完。)

这中间不知道减少了多少CPU 计算量。

2.多个事件通知,如何防止读脏数据,如何顺序同步(异步编程方式)

- 很早很早之前是直接通知,中间处理 全程要加锁

- 放入队列(FIFO 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在处理FIFO的pop的时候才加锁或不加锁( 1.锁很轻,2.而且一般是单个线程去pop,所以不需要加锁。 )

- 异步方式的接口,所有接口都是异步来做(返回值,返回数据,都是这样, 这样会增加负担, 明明一次就可以处理的事情, 需要分2次来处理。)

   比如我调用Login()接口,还需要在callback中返回 Login()的结果。
   如果我调用 GetAccountList(),在callback中需要 处理ret,同时还要在这里处理 获取的数据的buffer.
   (这里如果是窗口对象,还必须要弄成单例的,这样才好再middleware中处理login窗口对象的登录结果。并显示。(否则不好在middleware中处理login窗口对象的登录结果)

Tips:对于多个地方调用的类,一般都是做成单例,比如log信息显示(各个地方都要用)

3.异步这些接口 如何传递数据

  我这边因为各种原因,别人认为应该不同的业务放到不同的callback中,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方式,虽然开发起来比较独立,
  但是太大,后期代码不好看(阅读),
  如果做成一个callback 中,再分发各个业务,就比较容易看。(代码少好几倍了)
  • 如果用指针,那么很多接口的数据的状态需要自己保存

    比如我再callback中 调用void* pParam, 那么这个可以是对象指针,可以是结构体指针, 可以是分类MainMsg,SubMsg。
    如果是callback分类,那么用结构体还是,在callback中多加几个形参?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加形参,这个可以确定编程结构

在callback中是这样设计

Switch(nMainMsg)
{
case 1:
    {
        if(nSubMsg ==0)
        else if(nSubMsg ==1)
        else
        {
        }
        break;

    }
case 1:
    //......
    break;
default:
    break;
}

如果只有void* 当做区分不同业务的参数,那么需要传结构体

XX struct
{
    int MainMsg;
    int SubMsg;
    void* pInstance;//一般是对象指针
    
    //...
}

如果不想管理结构体 生命周期,
那就可以callcack 中加入MainMsg,SubMsg, 对象指针不用传, 直接自己弄成单例。

如果放到SubClass中, 一般都是放入到 单例对象mainClass的队列中, 队列再处理分发到SubClass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cotth/p/567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