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买家的前世今生,该到了say goodbye的时候了!

我是买家项目  http://woshimaijia.com  是一个买家分享社区,始于2009年初的想法,到现在3年过去了,看现在的各种数据(pv,uv,user) 惨不忍睹,更不用说盈利的了!从一个想法一直坚持,到一直到实现,到上线,这个过程是无比的艰辛,考验了一整个团队的各项指标,而现在这个过程就总体是我一个人,当你能够掌握一个项目的任何细节的同时,你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你牺牲掉了很多的时间。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精力都放在解决技术问题上了,而忽略了作为一个商业项目应该有的最基本的deadline.这个也是导致3年多来,一直的没有发布新版本的原因,在不断的开发过程中迭代,不断的添加新的需求和新的技术,导致了在整体的业务没有和技术进行匹配,导致了一直的拖延拖延,最终放弃了作为一个商业项目的初衷,而是仅仅的作为一个自己的技术实现的demo站点而已了。

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叹,真的很可惜,很可惜!

技术人员,如果出来做项目,需要认识到这个过程中的各种坑,我把我自己这3年来在我是买家(woshimaijia.com)项目上遇到的各种问题都进行了总结,能跟好的认清自己,及时醒悟,避免老牛在泥塘里面活活的被折磨死。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需要时刻关注业界的技术发展方向,但是是否follow,这个问题很严重,成本和精力是无法衡量的。学习本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事情物极必反,当出现一项新技术的时候,做为技术人员的你,是如何的认识这个技术,更是如何做的呢?

个性化推荐技术,作为风靡的新技术的风向标的豆瓣,一直是我在关注的,从11年后半年的个性化推荐,更新了首页了豆瓣猜你会喜欢之后,就更是对个性化推荐技术尤为的痴迷,如果你给用户想要的就是他想要的,那么这个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啊?但是这个在当今的时机下是否可行呢?看到这个之后就决定follow了,为此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陷入到算法的泥塘里面,是否是聚类分析还是分类,是否使用SVM,分词这个能不能提高一些,是否能用标签的关联关系来解决热启动的问题,用基于物品的推荐还是基于用户的推荐,还是使用协同过滤,各种的各种,名词、算法,论文和代码,都充满了所有可以使用的业余时间,但是这样下来,却是发现,其实自己在这个方面还是从零开始,精力和时间还有自己的资质都无法能够有那种得心应手的运用这些技术的感觉,不自信的感觉由来而生。不断的补习各种大学里面落下的知识点,真的很郁闷,大学的时候没有自己好好的学,打好理论基础,不然就不会这么类了,从这里可以看到http://www.hijohua.net/blog(前同事的博客) 上的文章,充分的可以理解到基础的重要性,当你选择一个领域的时候,是否是你发挥的地方,是否是自己的perfect的方面,这样才能专注在这里。人不是万能的,学习一个技术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取决于资质和个人的积累,内功和外功的效果就是这样的,所以往往很多武林高手得到秘籍之后不一定能够成为武林高手的原因就在这里了。所以follow技术的时候,需要自己衡量下,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自己要的最终的是什么,在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是最最可惜的。

技术人做产品,技术和产品的边界一定要画好,deadline不dead的话,项目就dead了。各种技术名词充斥在身边,LBS,个性化推荐,推荐引擎,移动互联网,开放API,后端分布式处理,hadoop,storm,推拉技术,实时通讯技术,等等的等等,有很多的都想用到项目中来,可是产品在这些技术用进来的时候是否能吃的消呢?比如给一个刚刚满月的小孩子,有吃人参有吃鲍鱼有吃鱼刺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导致了就是不断不断的吃,结果呢,就算吃了也无法消化,更不用说弄来的这些是否是真品了。所以充分的项目和技术要分开。做项目大公司和小公司本质的共同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deadline,必须的上线,这样有一个结果才能够不断的朝着这个结果来走,我是买家项目也是在这个方面,我没有做好,导致了项目的一直在推迟因为一些技术和一些功能还是没有实现。

项目是迭代上升的不要推倒重来。一直以来,自己经历的推倒重来的项目没有成功过的,从这点充分的可以说明,想法越多越容易死。这个是本质的错误。推倒从来的时候有可能比之前的想法更差,可能你有1000个理由说之前的不好,可是你在一次做的是否会比上一次好,这个可能更是一个未知数的了。我经历过的推倒重来的项目没有成功的。我是买家的项目也是如此:

2009年的第一版本的目标,我是卖家,是一个为卖家服务的社区,主要是让卖家交流和实现货源的资源共享。开发到一半的时候放弃了。

2010年的第二版的目标,我是买家,是一个买家的服务社区,实现买家的分享社区,买家,逛逛,晒晒,侃侃,希望买家从购物之初的逛逛到最后的侃侃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网络的产品,站点于2010年10月上线了,使用THINKPHP框架开发,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这么更新和发布新版本。仅仅是作为自己生日当天的自己给自己的礼物。也是作为一个来北京面试之前的demo而已。没有认真的想如何来运营好它。这个也是全职开发,这个是在yibaikuan.com决定终止运营之后,全力写的作品。

2011年第三版的目标。这个时候已经在百度上班了半年多了,公司的项目压力已经很重了,在开发公司的项目过程中,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把很多自己想提高的技术提高点,就拿我是买家来练手,作为一个对系统架构实践的实例项目,对系统进行了分层处理,从简单的MVC,扩展到了 Presentaion -- Logic -- Service -- Backend 的这样的一个后端分布式的基于服务的架构,在开发的过程中也从THINKPHP框架中学习了很多,重写了底层的所有的代码,命名为BUDDY框架,从buddy框架的开发进度,还有项目的实现进度来看,严重的占用了非工作时间,搞的自己也很累,深入到处是坑,好歹也跑起来了。这一整年,buddy一直也没有正式发布,因为又用到了很多更多的东西,从用框架开始,THINKPHP,ZEND,YII到现在的Yaf,感觉到buddy相比这些框架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无非是自己的练手吧了,但是欢喜的是,我是买家项目的第三版总算跑起来的了,后来在这一年中又逐步的加入了个性化的推荐技术,我是买家变成了,买家物品推荐引擎,仅仅有买家和商品进行关联。栏目类似与微博的timeline和推荐模块还有用户用户关系模块(关注和被关注等),写完了这些之后发现,其实离是一个可用的站点的目标还很远,完全的抛弃thinkphp之后重写的所有类库都按照自己的约定重写了,写了之后单测,各种Bug,苦不堪言啊!

2012年第四版本。在今年人生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想法更是,工作也是,一直追求的是能用10ms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能用15ms来实现,在技术上的不断的苛求,导致自己在项目的开发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后端的技术架构,从apache迁移到Nginx,从部分的httpsqs,memcacheq迁移到redis的队列的使用,从mysql切合到nosql,尝试各种的分布式方案,数据层实现sharding,各种的本不应该在项目在现在流量下这个阶段应该用到的技术都被我用进来的了。从百度辞职之后来到初见,更是把之前想的在现实的初见项目(www.chujian.com已经上线)中实现了一遍,自己动手写一个后端的api,提供一个智能的推荐引擎模块,API的架构由此而来,因为初见是个移动客户端产品,API的部署是必须的,项目中更是用到了个推荐技术中的大部分的技术,使得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解决技术细节,好多的都在我是买家的项目上之前就开发过了,这次进行了代码的重构,好在这次将分词和sphinx和redis进行生产环境下的部署,在这些应用方面又进步了不少,可惜项目还是无法上线。在一直依赖的性能为王的信念知道下,又有了打算放弃php作为后端处理的想法,而打算之间的使用nginx+lua来实现多路复用IO的情况下,之间的提高单台server的吞吐性能,这样就能够对外提供更好的服务而有节省成本,就这样又打算使用openresty项目,用Lua重写一次php已经写过的后端的业务逻辑功能,这样又是更加加剧了项目的推迟。而这样的现实还是在进行中了...............陷入技术的深渊里,很难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技术和业务的结合,如何才能够做一款好的产品,其实纵观国内外,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还是其他的热门的国家和地方,现在我们所常用的互联网产品,真的就都是以业务和运营为主导的产品了,技术真的仅仅是辅助,比如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此类的,不仅仅是技术了好多的时候是一个想法或者是好的运营,就能够将产品的发扬光大。当产品上路了之后,才会发现,其实技术真的可以有很多的人来做,现在好的技术人才都基本集中在顶级的这些公司里面。

工程的追求和策略的追求,以及切合业务和商业的时机,能够完善的整合这些,并能有产品出来,这个不单单是仅仅有点功力的能动手去勤奋就能够完成的。

说到底,还是老老实实的去上班,付出自己的艰辛,拿到一些回报,也许这样会比这个更有成就感一些。

该到了和我是买家say  goodbye的时候了!

放一些地址吧,希望喜欢的大家也许会感觉代码中有一些好的地方,这里特此放一些地址,对代码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down下,有用的地方拿走,无用的也不用入法眼吧!

第一版的开源地址:

http://code.google.com/p/woshimaijia/

第二三四的地址:

https://github.com/xinqiyang/woshimaijia

https://github.com/xinqiyang/buddy

https://github.com/xinqiyang/restybuddy

上一些截图:

最后总结总结,不用用有限的精力泡无线的妞(技术),踏踏实实的脚踏实地!何时何地该做什么,稳定点好,现在到了东京换一种方式,换一种思维,其实可以重新开始!

在给一次机会,在给一次机会,什么时候机会错过了,可能一辈子在也不会出现了!3年时间,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的生命周期,错过了就永远的错过了!

仅以此篇,纪念下自己,纪念下那个曾经想一个人,实现一个项目的那样的决心和勇气,做到现在真的应该退出了!

一切可以重头再来!一切真的可以重来在来?一起开始重来再来!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cotoma/p/260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