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及常见的扩展算法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是一个基本的DFS框架,
需要注意的是
1.图可能不联通,需要注意遍历的完整。
2.图可能存在环,需要避免死循环。(即使没有环也需要避免重复的访问)
所以需要给访问过的点做visit标记,避免重复访问。
1 void travel(Graph& G){
2     for(int i = 0; i < G.VertNum(); i++)
3            G.Mark[i] = UNVISITED;
4      for(int i = 0; i < G.VerNum(); i++) {
5          if (G.Mark[i] = UNVISITED)
6              DFS(G, i);
7      }
8 }
9  
10 void DFS(Graph& G, int v) {
11     G.Mark[v] = VISITED;
12     PreVisit(G, v);
13     
14     for(Edge e = G.FirstEdge(v); G.IsEdge(e); e = G.NextEdge(e)) {
15         if (G.Mark[G.ToVertices(e)] == UNVISITED)
16             DFS(G, G.ToVertices(e));
17     }
18 
19     PostVisit(G, v);
20 }
21 
图的深度优先周游的一些扩展的核心其实是区别上面算法标出的,前序访问,和后序访问,
前序即在深度优先某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之前的访问,PreVist
后序即在深度优先访问完某个节点的所有子节点后的访问PostVist.
这两个状态非常,重要通常我们在前序访问之前节点状态是UNVISITED而在
前序访问之后,标明节点是VISITED的状态,而在后序访问到的时候可以将
节点的标明为PUSHED标明该节点已经周游完其所有较低层次的子节点。

这样我们就可以区分出下面两种不同的情况,
环,以及非环的重复访问,见下图
 
2 1
 
当遍历左图,重复访问到1的时候,要知道是出现了环。
当遍历右图,重复访问到3的时候,要知道并不是环。
如何区分呢,利用前序和后序的不同。
INIT V.MARK = UNVISITED

PRE_VIST(V)
V.MARK = VISITED
DFS(G, V)   
V.MARK = PUSHED
出现环,是因为在一个节点v,当深度优先访问它的低层次子节点的时候又遇到了v。即两次遇到v,第二次遇到v的其状态均为VISITED。
而右图不是环是因为1->2>3然后3深度优遍历其子节点结束,这时候我们认为它后序遍历完状态为PUSHED,后面1 –> 3这时候3的状态已经不是VISITED了而是PUSHED
上面的区别非常重要,下面看两个例子。
1. 拓扑排序,发现环的话,报错退出。
if(V.Mark == VISITED)   有环,退出
PRE_VIST(V)
V.MARK = VISITED   
DFS(G, V)//不是PUSHED状态就可以继续深度优先访问for(Edge e = G.FirstEdge(v); G.IsEdge(e); e = G.NextEdge(e)) { if(G.Mark[G.ToVertices(e)]!= PUSHED) DFS(
V.MARK = PUSHED
如果一个点不是PUSHED就可以深度优先访问,后序访问顺序就是拓扑排序序列的逆序,当访问到标明是VISITED的点说明存在环,退出。
2.打印图中从节点u到v的所有长度为k的简单路径。
PRE_VIST(V)
V.MARK = VISITED
DFS(G, V)  //for(Edge e = G.FirstEdge(v); G.IsEdge(e); e = G.NextEdge(e)) { if (G.Mark[G.ToVertices(e)] != VISITED) DFS()
V.MARK = UNVISITED
思路是深度优先遍历,当前序访问到一个点将其标记为visit避免遇到环,死循环,当一个点的子节点深度优先访问完后再将该点的状态置为unvisited,标明该点可以继续被访问,
这就是运行上面右图的1->2->3路径访问完,也要允许1 –> 3,(如果3有子节点还有递归深入 1 –> 2 –> 3 > …      and  1 –> 3 –>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cketfan/p/157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