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管理

       今天看了控制管理的视频,压制不住地想写写博客。

       要说内容,从前到后,感觉很有亲和力,这是为什么呢?看过了,就会发现,这儿的“控制管理”跟“软件工程”的六大阶段中的“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就比如说目标一致:为消费者提供满意可靠的软件、部分方法一致:也是需要通过测试用例对软件进行纠错测试。

        而“控制管理”专门另立牌坊自然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首先,控制管理的覆盖区域更大,包括整个软件的生命周期。再则,控制管理对软件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清晰,也更加具体。因此对软件质量提出了三方面要求:1.可移植性;2.可使用性;3.可维护性



这两幅图代表相同的意思,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只是便于读者对其中一种表现形式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其中:产品转移=可移植性,产品修改=可维护性,产品运行=可使用性)。从图中任然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正确性、完备性、健壮性、一致性、设备效率、结构化性、简单性、清晰性、可扩展性等),这些都是软件的基本属性要求。

        控制管理共包括三方面管理:配置管理、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

        配置管理有细分为:配置项的标识、变更控制、状态监控和报告、审核、管理计划、管理工具的选择。

        配置管理,可以理解为保障性管理的规范化。配置项则为配置管理的各组成部分,它一般由各部分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的文件组或数据组等组成。通过对配置的管理,为软件内部逻辑清晰、功能明了、内容完整提供了可参照、可度量的实体。

 

       质量管理要考虑这些方面:6个要素、评价的准则、质量的度量。

质量管理,一句话就是为客户生产安全、易用、完备的满意产品的管理过程。最具挑战性的一环,说它具有挑战性,不仅在于风险管理需要具有相当经验和能力积累的人来把关,还在于风险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迎难而上的精神。它对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相当高的要求,怎么说呢?因为越到后期,出现错误的机会相当少,在很多时候,甚至要学会亲自给自己设置障碍物,通过这些障碍物来检测是否还遗留有其他错误。(这有点:没事找事的味道,但这在质量管理中却是很重要的错误评估的好方法)

 

       风险管理可以说生活中做很多选择的时候,总伴随着风险的产生,只是这些风险比较小,或这些风险造成的损失比较小,所以很多人没太注意。然而实际上,很多风险往往是可以通过预备方案来进行补救的或转化的。因为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在它由风险变成真正的灾难前,我们有目的地做得越完备越能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通过总结,通过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基本步骤:了解——识别——管理——预测——管理——监控和驾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iasky/p/346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