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eOJ 6278. 数列分块入门 2 题解

题目链接:https://loj.ac/problem/6278

题目描述

给出一个长为 (n) 的数列,以及 (n) 个操作,操作涉及区间加法,询问区间内小于某个值 (x) 的元素个数。

输入格式

第一行输入一个数字 (n)
第二行输入 (n) 个数字,第 (i) 个数字为 (a_i),以空格隔开。
接下来输入 (n) 行询问,每行输入四个数字 (opt)(l)(r)(c),以空格隔开。
(opt=0),表示将位于 ([l,r]) 的之间的数字都加 (c)
(opt=1),表示询问 ([l,r]) 中,小于 (c^2) 的数字的个数。

输出格式

对于每次询问,输出一行一个数字表示答案。

样例输入

4
1 2 2 3
0 1 3 1
1 1 3 2
1 1 4 1
1 2 3 2

样例输出

3
0
2

解题思路

同样还是按照每个块的大小为 (lfloor sqrt{n} floor) 来进行分块。
这里我们同样用 (p[i]) 来表示 (a[i]) 所属的分块编号,用 (v[k]) 来表示第 (k) 个分块的累计更新值。
于此同时,我们再开一个数组 (b[i])(b) 数组其实就是 (a) 数组的一个映射。那么它是怎么映射的呢?
我们假设 (a[l..r]) 属于同一个分块,且 (a[l] 是这个分块的第一个元素,)a[r$ 是这个分块的最后一个元素,那么 (b[l..r]) 就是 (a[l..r]) 排好序的结果,即:

  • (b[l]) 对应 (a[l..r]) 中最小的元素;
  • (b[l+1]) 对应 (a[l..r]) 中次小的元素;
  • ……
  • (b[r]) 对应 (a[l..r]) 中最大的元素。

一旦我们修改了某一个分块 (k) 中的部分元素,就需要将分块 (k) 对应的 (b) 数组的这段区间排序(对于分块 (k),它对应的坐标范围应该是 ([(k-1) imes m + 1, min(k imes m, n)]))。

修改操作:

  • 如果区间没有完整覆盖分块 (k),则遍历次分块中的每一个元素,令 (a[i]+=c)
  • 否则(完整覆盖分块 (k)),则令 (v[k] += c)

查询操作:

  • 如果区间没有完整覆盖分块 (k),则遍历次分块中的每一个元素,判断 (a[i] lt c^2-v[p[i]]) 是否成立;
  • 否则(完整覆盖分块 (k)),因为 (b) 数组具有单调性,对分块 (k) 包含的区间范围内的 (b[l..r]) 进行二分获取有多少元素 (b[i] lt c^2-v[k])

最后将答案汇总。

每次修改的时间复杂度为 (O( sqrt{n} ))
每次查询的时间复杂度为 (O( sqrt{n} imes sqrt{ sqrt{n} } ) = O(n^{ frac 34 }))

因为总共有有 (n) 次操作,所以整的时间复杂度为 (O(n imes n^{ frac 34 }))

实现代码如下: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50050;
int n, m, a[maxn], b[maxn], p[maxn], v[300], op, l, r, c;
void update_part(int pid) {
    int i1 = (pid-1)*m+1, i2 = min(pid*m+1, n+1); // 一定要注意边界条件,我在这里RE了好久,因为最后一个分块长度不一定是m
    for (int i = i1; i < i2; i ++)
        b[i] = a[i];
    sort(b+i1, b+i2);
}
void add(int l, int r, int c) {
    if (p[l] == p[r]) { // 说明在同一个分块,直接更新
        for (int i = l; i <= r; i ++) a[i] += c;
        update_part(p[l]);
        return;
    }
    if (l % m != 1) {    // 说明l不是分块p[l]的第一个元素
        for (int i = l; p[i]==p[l]; i ++) {
            a[i] += c;
        }
        update_part(p[l]);
    }
    else v[p[l]] += c;
    if (r % m != 0) { // 说明r不是分块p[r]的最后一个元素
        for (int i = r; p[i]==p[r]; i --)
            a[i] += c;
        update_part(p[r]);
    }
    else v[p[r]] += c;
    for (int i = p[l]+1; i < p[r]; i ++)
        v[i] += c;
}
int count_part(int pid, int c) {
    int i1 = (pid-1)*m+1, i2 = min(pid*m+1, n+1);
    int cnt = lower_bound(b+i1, b+i2, c*c-v[pid]) - (b+i1);
    return cnt;
}
int get_count(int l, int r, int c) {
    int cnt = 0;
    if (p[l] == p[r]) { // 说明在同一个分块,直接更新
        for (int i = l; i <= r; i ++)
            if (a[i]+v[p[i]] < c*c)
                cnt ++;
        return cnt;
    }
    if (l % m != 1) {    // 说明l不是分块p[l]的第一个元素
        for (int i = l; p[i]==p[l]; i ++)
            if (a[i]+v[p[i]] < c*c)
                cnt ++;
    }
    else cnt += count_part(p[l], c);
    if (r % m != 0) { // 说明r不是分块p[r]的最后一个元素
        for (int i = r; p[i]==p[r]; i --)
            if (a[i]+v[p[i]] < c*c)
                cnt ++;
    }
    else cnt += count_part(p[r], c);
    for (int i = p[l]+1; i < p[r]; i ++)
        cnt += count_part(i, c);
    return cnt;
}
int main() {
    scanf("%d", &n);
    m = sqrt(n);
    for (int i = 1; i <= n; i ++) p[i] = (i-1)/m + 1;
    for (int i = 1; i <= n; i ++) scanf("%d", &a[i]);
    for (int i = m; i <= n; i += m) update_part(p[i]);    // 初始化所有完整的块
    for (int i = 0; i < n; i ++) {
        scanf("%d%d%d%d", &op, &l, &r, &c);
        if (op == 0) add(l, r, c);
        else printf("%d
", get_count(l, r, c));
    }
    return 0;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uanjun/p/1211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