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选址、点、路线、网要求

各种重要的基本要求: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99507.html

各种外业操作要求: 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99024.html

GNSS基站选址要求:

一. 观测环境要求

1. 距离容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如高大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容易积水的地带)的距离大于200m

2. 应有10度以上的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

3. 距离电磁干扰区(如微波站、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地带)的距离大于200m

4. 应该进行24h以上的实地测试,对于国家基准站和区域基准站,数据可用率应大于85%多路径效应影响少于0.5m;对于专业应用基准站,按实际情况定

5. 避开易产生振动的地带(如采矿区、铁路、公路)(泛答)

6. 顾及未来的规划和建设,选择周围环境变化小的区域进行建设(泛答)

二. 地质环境要求

1. 建立在稳定的块体上

2. 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如断裂带,易发生滑坡与沉陷等局部变形地区)(泛答)

3. 容易受到水淹没、地下水位变化大的区域(泛答)

三. 维持条件要求

1. 便于接入公共或专用通讯网络(有网)

2. 具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有电)

3. 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来往和车辆运输(有交通)

4. 具有良好的土建施工条件

5. 具有建设用地及基本基础设施保障(有地)

6. 具有良好的安全保障环境,便于人员维护和站点的长期保存(安全)

水准路线要求:

1. 尽量沿坡度较少的道路进行

2. 应该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3. 避开高速公路 

4. 尽量避免通过行人车辆频繁的街道、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

5. 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址构造不稳定的地区时,应该会同地质、地震有关的部门共同研究

水准点选址要求:

1. 适宜布设在地质坚实安全僻静、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的地点,例如:政府机关学校公园

2. 不适宜布设在 容易受到水淹,或地下水位较高处(泛答)

3. 不适宜布设在 容易发生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点(泛答)

4. 不适宜布设在 河堤、冲积层河岸、地下水位变化大的区域(泛答)

5. 不适宜布设在 铁路50m公里30m以内的,容易受到剧烈震动的地点(泛答)

6. 不坚固的建筑物上

7. 道路上填方的地段(泛答)

重力点选点要求:

1. 国家重力基准点:应该选择在稳固的风化基岩上,远离工厂、矿区、公路铁路等振源,避开高压线,变电设备等强磁场

2. 重力基本点:一般选在机场附近,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便于重力联测以及坐标、高程的测定

3. 一级重力点:一般选在机场、公路附近,远离震源、避开高压线;便于重力联测以及坐标、高程的测定

工程测量当中,导线网的布设要求:

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该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 加密网可以采用单一附合路线、或结点路线的形式;

3. 节点间或节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伸直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工程测量中,导线点位的选定规定:

1. 导线点应该选择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位之间应该应该通视良好,其视线障碍物,三四等不宜少于1.5m;四等以下的应该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该避开发热体或强磁场

4. 相邻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 充分利用旧有的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测量控制点的选定要求:

1.  点位应该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该有1个通视方向

2. 点位应该设置在视野开阔,高度角15度以上无障碍;点位附近不应该有强烈干扰或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

3. 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就有控制点

(工程控制网的布点,都需要通视条件,都需要和现有控制点建立关系)

*工程测量中,高程控制测量的一般要求:

1. 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依次为:二、三、四、五等(没有一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以下可以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五等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首级网应该布设环形状加密网设成附合路线结点网

3. 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测距内,可沿用原有的;小测区测量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4. 高程控制点间的距离,一般应该为1~3km,工业区,城镇建筑宜少于1km; 但一测区周围至少有3个高程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GPS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要求(要点):(比场区控制网,施工控制网更先的控制网)

1. 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进行综合设计

2. 首级网布设时,应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心多边形

3. 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的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不应该多于6

4. 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察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1.5倍(在参数拟合的时候,观测点数应该是参数个数的1.5倍);

( 独立基线数 = C * ( k - 1 ) > n - 1,也就是每时段有些点要重复测)

5. 加密网应该根据工程需要,在满足本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比较灵活的布网方式

6. 对于采用GPS-RTK测图的测区,在控制网的布设中应该顾及参考站的分布和位置(GPS-RTK最要紧的是参考站)

工程测量中,场区平面控制网的要求:

1. 可根据厂区的地形条件和建构建筑物的布设情况,布设成:建筑方格网导线及导线网、三角形网GPS网等形式;

2. 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需要分级布设

 2.1 对于建筑场地大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应该建立一级或一级以上精度等级的平面控制网(大于1km2 选一级)

 2.2 对于建筑场地小于1km2的工程项目或重要工业区,可建立二级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小于1km选二级)

 2.3 相对于勘察阶段控制点的定位精度,不应该大于5cm

3. 控制网点位,应该选择在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便于测量、便于长期保存,并应该埋设相应的标石,必要时添加强制对中标志。标石的埋设深度,根据地冻线和场地设计标高确定

工程测量中,场区高程控制网的要求:

1.  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网

2. 大中型施工项目场区高程测量,不因该低于三等水准

3. 场区水准点,可单独布设在相对稳定的区域,也可布设在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上;水准点间距小于1km,距离建筑物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大于15m

4. 少数高程控制点标石不能保存时,应该将其高程引测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得精度,不应低于原高程点的精度等级。

工程测量中,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要求:(施工平面控制网,一般是在场区控制网布设后建的),还有施工测量的一般要求: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99507.html

1. 控制点,应该选在通视力良好、土质坚实、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的地方(泛答)

2. 控制点加密的指示桩,选在建筑物行列线或主要设备中心线的方向上

3. 主要的控制网点和主要设备中心线端点,应埋设固定的标桩 

4. 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定位误差,应小于2cm;两建筑物间有联动关系时,应小于1cm,定位点大于3个

5. 边长测量宜采用电磁波测距的方法,二级网的边长测量也可采用钢尺量距

6. 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要求来确定

7. 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该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8. 矩形网应该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的位置;

  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调整;点位修正后,应该进行矩形网的角度检验

工程测量中,建筑物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

1.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应采用水准测量;附合路线闭合差,不应该低于四等水准测量;(场区控制网不低于三等、建筑物控制不低于四等)

2. 水准点可设置在平面控制网的标桩或外围的固定地物上,也可单独埋设;水准点的个数,不应该少于2个

3. 当场地高程控制点离施工建筑物少于200m时,可以直接利用

工程测量中,中线桩位测量规定:

1. 线路中线上,应设立线路起终点桩,百米桩、千米桩、平曲线控制桩、桥梁或隧道轴线控制桩、转点桩、断链桩,并根据曲线的变化适当加桩

2. 线路中线桩的间距,直线部分不应该大于50m,平曲线部分20m

  当公路曲线半径30~60m缓和曲线长度30~50m时,其中桩距离不应该大于10m

  当公路曲线半径小于30m、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时、或回头曲线段,其中桩距离不应该大于5m

3. 中线桩位置测量误差:

直线段中桩位置测量限差

  纵向误差(m ) 横向误差(cm)
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 s/2000+0.1 10
二级及以下公路 s/1000+0.1 10

曲线段中线桩位测量闭合差险差

  平地(m) 纵向相对闭合差 山地(m) 纵向相对闭合差 平地(cm) 横向闭合差 山地(cm) 横向闭合差
铁路、一级及以上公路 1/2000(0.5mm) 1/1000(1mm) 10 10
二级及以下公路 1/1000(1mm) 1/500(2mm) 10 15

工程测量中,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要求:

1. 宜布设成自由网,并根据路线测量的控制点进行定位和定向

2. 可采用GPS网、三角网、导线网的形式,并沿隧道两洞口的连线方向布设;

  在进、出口线路中线上布设进、出口点,进、出口各布设3个定向点,进、出口点与相应的定向点之间要通视

3. 隧道的各个洞口,均应布设2个以上且相互通视的控制点。

工程测量中,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网要求:(布网形式,长度,掘进时延申方式)

1. 洞内的平面控制网宜采用导线形式,并以洞口头点位起点,延隧道中线或两侧布设成伸直的长边导线狭长多环导线(测量方式)

2. 导线的边长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小于200m,曲线段不宜短于70c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宜少于0.2m(长度)

3. 当双线隧道或其他辅助坑道同时掘进时,应分别布设导线,并通过横洞连成闭合环;(路线方式)

4. 当隧道挖进至导线设计边长的2~3倍时,应该进行一次导线延申测量(加长)

5. 对于长距离隧道,可加测一定数量的陀螺经纬仪定向边

6. 当隧道采用气压施工时,对观测距离必须进行相应的气压改正

工程测量中,隧道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

1. 隧道洞内,外的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方法

2. 隧道两端洞口的水准点、相关洞口的水准点、必要的洞外水准点,应该组合成闭合或往返水准路线

3. 洞内水准测量应该往返进行,结合洞内施工特点,每隔200~500m设立一对高程点以便检核。

工程测量中,变形监测网布点要求:

1. 基准点,应该在变形影响区之外稳固可靠的位置。每个工程至少有3个基准点。大型的工程项目,其水平位移基准点应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蹲,垂直位移基准点采用双金属标杆钢标管

2. 工作基点,应该在比较稳定且方便实用的位置。设置和基准点一样,在通视良好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工作基点。

3. 变形观测点,设立在能反映监测体变形特征的位置或者检测断面上,监测断面一般为关键断面、重要断面、一般断面;需要时,还应埋设一定数量的应力,应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ylblog/p/1088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