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总是推荐阅读原文?

第一,不是沽名钓誉,通俗讲叫装逼,我英文也不咋地。但是,一直坚持看原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第二,以前被专业书籍伤的。那翻译。。。连google翻译都不如,真想把译作者拉出来扇几个嘴巴子。逼不得已,只能找原版的看,即使有生词,也比那些傻x翻译的看起来快。

第三,以前隐约认识到的一个问题,后来多方印证,有在这边日志里提到,《“持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再论语言和思维关系 》是当时看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那句“密”语佛经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后来找到另一个原因,这是真正的教授写的,因为这篇文我敬佩他,详见《对五四白话文学运动的语言学再认识》。

第四,意识到上面的问题后,得出个结论,学习语言其实是改变思维方式的一种方法。各种提升自己总是没有错,也没有止境的。

下面补充的内容比上面的更有参考价值,强烈推荐阅读- -||| 

补充:做技术两年多,发现好多知识都是以讹传讹的,老辈传下来的一些经验完全是没把英文吃透,自己翻译错了再传下来。。。不去找原文真的不行,做得你一头浆糊,到头来还是弄不透。

补充:参考《答赵森大叔》,其实也是多了一个看问题的视角。

补充:一篇关于新汉语和表达的小文,《没有母语的人民》

补充:另一篇《语言的贫困》。“ 一切专制者都试图控制人的思想,但警c无法进驻人的大脑,于是只能控制思想的表达。语言因此必须被消毒,被驯化。”

大约就是这几个原因了。下面是几个相关的小故事,都是讲不靠谱的。其实,前面和其他人讨论也有提到过这几个故事。类似最后一个的乌龙比比皆是。斗胆结论,国内这些年人文政经类的研究没有什么出色结果,和语言的关系是非常大的。

亚马逊丛林里面有个部落,语言中没有数字的概念,因此,当地说这个语言的人只能够分辨两框苹果哪个多哪个少,却不能数出这框苹果比那框苹果多多少。

这里有个问题:没有数的概念是不是就没法算1+1?没法进行一切和数有关的思维活动?语言其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思维。其实,我有个想法,数学其实也是门语言,不知国外有没有人有类似提法,没心思印证去。

 

非洲也有一个部落,语言里面没有左和右的概念,只有东南西北。他们也就没有“右手”这个词,只能根据身体的朝向说你“东边的手”或者“西边的手”等等。因此当地人方向感特别强,到什么地方先要分清楚东南西北,否则没法表达一些意思。

阿拉伯人常常和骆驼打交道,因此有几十个关于大骆驼小骆驼公骆驼母骆驼等等的不同的词。

 爱斯基摩人天天出门见雪,因此有地上蓬松的雪,结了冰的雪,刚下的雪,屋子上的雪等等十几个不同的词。

假如他们看到一副画,就要先思考这个画里面的骆驼或者雪是什么属性的,如果不知道属性(比如卡通画里面的骆驼或者雪),他们就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些都是语言对思维的限制的例子。

 

老师们总喜欢讲一个例子,就是pin-maker的分工。老师们总是告诉我,这是一个制针行业的故事,甚至有的老师说得更细,说分工要分成拉丝、磨头、打孔等十八道工序。我当时就很疑惑,为什么造一根针要十八道工序,为什么一个熟练工一天也只能造一根?我想问老师,却又觉得这个问题很幼稚,就回家问老爸了。老爸也不知道,这激发了我无比的好奇心,进而去查baidu,baidu也这么说。直到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去看英文的原著,才发现,pin指的是别针。于是我更疑惑了,那个说要打孔的老师看了哪个版本的《国富论》?抑或是,他/她从来就没看过。如今我已然习以为常,将台上讲课的老师当做跳梁小丑,我知道,除了不能给我带来欢乐,他们和小丑没什么差别。

昨天和那个谁讨论问题,他拉出来《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说是有一段看不懂。。。我网上找了个链接去看,越看越糊涂。。。实在忍不住找到原文,有几个词不认识百度词典搜的,大概看了下,我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说,我看懂了,我找到原文看的,你可以试试。

——————
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只要坚持服务、创新、创造价值,其他的东西自然都会来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ed/p/211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