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综述

简单概述一下23种设计模式

对于设计模式,在代码量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体会到设计模式的好处。

单例模式

确保某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优点:减少系统开销,避免对资源多重利用。
缺点:没有接口,不利于扩展。

工厂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
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优点:良好的封装性,代码结构清晰,利于扩展,解耦。

抽象工厂模式

为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提供一个接口,并且无需指定他们的具体类,
优点:封装性。
缺点:产品族扩展困难。
与工厂方法模式的区别是抽象工厂模式没有指定具体类。

模板方法模式

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就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也就是由子类实现对方法的调度。

建造者模式

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开,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优点:封装性,建造者独立,容易扩展,便于控制细节的风险。

代理模式

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这个对象的访问。

原型模式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在java中,也就是clone()方法。clone方法可以被重写。
性能比较好,直接对二进制流进行拷贝,避免了构造函数的约束。

中介者模式

用一个中介对象封装一系列对象的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示地相互作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可以独立改变他们之间的交互。
减少了类间依赖,但中介者逻辑复杂,类越多,逻辑越复杂。

命令模式

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让你使用不同的请求把客户端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者记录请求日志,可以提供命令的撤销和恢复功能。

责任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址。
缺点:性能和责任链有关,责任链太长,性能不好。

装饰模式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额外的职责。

策略模式

定义一组算法,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扩展性不好。

适配器模式

将一个类的接口变换成客户端所期待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因接口不匹配而无法在一起工作的两个类能够在一起工作。
可以让任意两个没有关系的类在一起运行。

迭代器模式

提供一种方法访问一个容器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需要暴露该对象的内部细节。
也就是是java中的Iterator迭代器。

组合模式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观察者模式

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现状,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门面模式

一个子系统的外部和内部的通信必须通过统一的对象进行。
提高安全性,减少相互依赖,提高灵活性。不符合开闭原则,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

备忘录模式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这些是简书上面的一些摘录,随着自己对设计模式的理解,会逐步完善这篇文章。

参考链接:http://www.jianshu.com/p/621f9f235a51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angjianxin/p/791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