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军号》观后感

奥巴荣 网络日志098
佛山·中国 2020-03-22

没有足够反馈时,怎么开展工作?就算有,也是很分散,在时间空间上分散,很难形成一些可靠的理论。这也是为什么要专注,要专业,就是要长时间做一件事情。我有长时间做一件事情吗?这个问题似乎提过,但是忘了怎么回答。昨天看《古田军号》,看到党和军是在不停试错中找到合适的道路的,不是一两天就成功的。个人也是这样,在走错很多路后,才找到那条对的路。

今天就趁着记忆新鲜,写写《古田军号》的观后感。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之前在中央台看了一些,没看完,所以想补全,当时就觉得好看,是没了解过的那段历史。最近还买了毛选、邓选来看,这是受到陈平、李敖等老师的影响,这些著作不是印象中一直那样,教科书般枯燥。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的。人人都在思考,人人都有思想,但光是思考是不够的,不足以成为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之所以厉害,跟他们丰富的经历有关,而现代人没有机会体验这些苦难,除非想不开跑到战地中体验生活,像伏尔泰还是泰戈尔、莎士比亚那样参军,记不清是哪位。

说回观后感,有人说当年红军都是野路子,打赢日本还是靠国民党。我不了解历史,不好说。但可以结合电影剧情推理一下。中间毛和刘安恭的冲突是一个好例子,毛可以理解成代表群众的,刘是代表正规军、知识分子,有点像现在的公知,感觉自己高人一等,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根本不了解基层情况。这样的例子,扩大一点,就像共、国两党的对比,离开国民党,抗日战争会更艰苦,这应该没有人反对,毕竟人家门面更大,排场更足,后台更硬,就好比电影中,学习对抗训练,这对打仗当然有作用,但是并不能改变劣势,因为红军的生存不仅仅是靠拼刺刀,更重要的是依靠群众的支持,慢慢发育。这好比拿的是后期阵容,偏要在前期跟对方打团,不科学。我想起《那兔》讲到国军官和兵不平等,而共军的官和兵吃同一口锅,这就是区别,电影里也有毛拒绝用毛毯的剧情,也是有更接近群众的意味。

常常会想,如果没有毛邓这样的伟大领袖,中国还会是这样的吗。现在相信会的,即使名字打的是资本主义,那也将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毕竟中国人都是务实主义,说是儒家文化也好,华夏文化也好。筷子就是个好例子,不像印度人手抓那么简单奔放,也不想西方用刀叉独食,筷子既能分享食物,也能保障个人偏好、卫生等需要,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能存活几千年的文明,自有其强大的理由。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barong/p/12544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