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微软人

  萧圣璇(微软亚洲工程研究院产品总监,微软“工龄”14年):

  “一般,我会每3年制订一个职业规划。我在微软已经14年了,现在看来,大约每4年我转换一次角色。”

  1987年,正读高中的萧圣璇,有一天晚上跟随姐姐参观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公司(Microsaoft,下称微软)总部。当时,萧圣璇的姐姐在那里工作。看到眼前的一切,他感到很兴奋、很惊奇:原来著名的微软是这样工作的!

  大学毕业后,尽管作为优秀毕业生,众多IT公司都在向他招手。其中,最多的一天,萧圣璇获得了10家公司的面试安排。不过,萧圣璇还是将他的第一份简历投给了微软,并最终选择了微软。

  进入微软14年,萧圣璇从最初的微软总部技术开发工程师,到2004年回到中国北京,担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领导100多人的工程总监,经过了多次职业跳跃。

  原因很简单,就是萧圣璇至今牢记的微软总部某培训导师的话:“太过舒服就需要寻求下一个挑战”。不过,萧圣璇表示,尽管担任目前职位已经有3年时间,但这项工作依然让他感到很有挑战。

  陈天(微软亚洲工程研究院主管项目经理,微软“工龄”7年):

  “和强手们并肩作战真的很开心。”

  在宾西法尼亚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时,同学们都叫陈天“电脑通”,“摆弄软件、硬件都还有两下子,当时还真有些骄傲”,1999年到微软总部实习之后,陈天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正因为强手如林。陈天的压力也很大。去年,陈天离开原来的Exchange/TTS项目组和管辖80人的测试经理职位,来到新兴市场新技术开发项目组出任项目经理主管。“这一次的选择,对我来说好像是重新加入微软,因为来到陌生的项目,我又开始加班,这个星期在办公室里住了两夜。”陈天的睡袋缩在办公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柜子里还摆放着洗发水和牙膏。

  “人感觉压力大的时候就是在前进,我很享受。”陈天笑笑说。

  徐静怡(微软亚洲工程研究院项目经理,微软“工龄”3年):

  “工作让我很兴奋。微软激发出了我性格中潜在的东西,我以为不能做到,但实际上我做到了。”

  徐静怡家离知春路微软亚洲工程院不算太远。许多次,她一大早醒来就赶到办公室去上班。妈妈就问:“怎么不多睡一会?”她扬起笑脸说,“我想去上班。”

  徐静怡把微软提供给员工的资源比喻成为高压水龙头,“公司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只需要你张开嘴巴,就不停地往里灌。”徐静怡张大嘴巴形象地示意,“只要愿意张大嘴巴,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都会得到很快的提升。”

  微软让她感到兴奋的是,她可以“在其中不停地追逐并弥补自己的不足”。徐静怡现在做的是微软的下一代网络广告平台,和团队成员一起调研、思考、设计、制造……一直到以后被许多人接受、应用并喜欢。“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和兴奋的过程。”徐静怡掩饰不住自己的兴奋而手舞足蹈。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atong/p/84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