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问学数学之我是怎样教孩子学乘法的

开微博也有一年多了吧,前前后后发了也有200多条,虽然大部分是转发,但上周随手转发的一张图,竟然被@了十几次,我还从来没享受过这种待遇哪。而问题在于,我明明是用质疑的语气在对这张图里面教孩子学乘法的方式进行否定啊!为什么转发的同学只看到了原图,而自动忽略了我这句话哪?!

我:死记硬背没什么意义。儿子上一年级之前我就跟他讲过前两种形式,关键是告诉他为什么

于是,我决定要写这样一篇博客,说说我到底是怎样教孩子学乘法的。这篇文字原应该是六年前动笔的,因为它应该是《跟王千问学数学》系列中的时间最早一篇,而后来的几篇早就写好了,最早的这篇反倒一直只存在脑子里面。

孩子学乘法一定要先熟练掌握了加法,而学加法就一定要先学会数数。按照儿童敏感期的说法,数字的敏感期是2-4岁,也就是说孩子两岁学数数,四岁就可以掌握一些简单加法了。我脑子里面总有一点儿时的记忆:那是幼儿园中班吧,老师让所有孩子大声背诵1-100,教室吵得像个菜市场,我不知道心情不好还是怎么回事,就自己光张嘴不出声,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走到我面前瞪了我一眼——你看,这说明我从小就比较低调。

扯远了,话说回来说我怎么教孩子学乘法的。儿子继承了我的光荣传统,大概四岁多吧,不仅学会了数数,还掌握了20以内的简单加法,虽然经常算错,但总归是知道加法是怎么回事了。有一天,我送他去幼儿园(我家离幼儿园只有20米距离,所以我不可能长篇大论),在上台阶的时候,我问他:“儿子,我考考你,你一只手有五根手指,两只手有多少根手指啊?”

“五加五等于十!”

“正确!这就叫二五得十。那再加一只脚哪?”

“十五!”

“对!三个五就是十五,这就叫三五十五。那如果再加一只脚哪?”

“嗯...十十!”

好吧,这孩子每次数数都是十八、十九、十十。

等到晚上我接他放学的时候,我再问他:“两个五是多少?三个五是多少?”他居然还记得,这让我很高兴。嗯,这孩子就算学会乘法了。

如果我写到这里就结束,会不会有人骂我标题党?

学会乘法以后(姑且算是学会了吧),又过了一段时间,大概五岁左右的样子,我领他在一个新建成的小区门口玩,大门旁边就是一排邮箱,每户都有一个。我把儿子叫过来:

“儿子,你数一下这从上到下一共有几行邮箱啊?”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那从左到右有几排啊?”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其实我忘了当时到底有几排了,姑且算是12排吧。

“如果让你数一下,这儿一共有几种方法?”

“嗯...”

我启发他说:“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这样最慢,而且如果中间数错了,就要从头再数;也可以数一下每排都有几个,比如都有十个,那么就可以用加法,10+10+10+10...”,

看孩子有了兴趣,我终于说到了重点:“当然,最好还是用乘法,每排10个,一共12排,那就是10x12=120个。你要不要从头数一遍看看我算得对不对啊?”

“不要!太麻烦了!”

“那你说乘法有用吗?”

“有用。”嗯,看来是不肯从头数数了。

到这一步,孩子不仅学会了乘法,还知道了为什么用乘法,我觉得这比背公式有用的多。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因为我还没教给他怎样用乘法。

那是五岁半以后了,我领他走在文化西路的步行道上。步行道上每隔几米都铺一片花砖。当然你今天再去那儿是找不到了,因为过去几年我眼看着文化西路的步行道至少被改造过三遍。

“儿子,你看这一片花砖,一共有几块啊?”

“嗯,横着是十二块,竖着也是十二块。”

“如果你用乘法,能算出来吗?”

“12乘12,这个我不会。”

“好,我教你个办法。”

我在花砖前面蹲了下去:“你看,我们能不能把这片小方块分成四部分”,我用树枝在上面画出两条线:

[转载]我是怎样教孩子学乘法的
“第一部分哪,横着十块,竖着也是十块,十乘十,是?”

“一百块。”

“对,那它旁边这一部分是多少?”

“二乘十,是二十块。下面这部分也是二十块。”

“很好,那最小这块哪?”

“四块,二乘二。总共就是100+20+20+4=144。”

“所以我们在计算这样复杂的乘法时,可以分成四格,然后分别算出来再加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四格法,好不好?”

“好!”儿子似乎从中找到了一点乐趣。

后来我们又从四格法里面延伸出了很多简便形式,比如42x48,很明显2+8=10,第二个格子和第三个格子可以合并成一个计算更方便。

[转载]我是怎样教孩子学乘法的

等到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基本上不再担心数学的问题。因为单纯的背诵和模仿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学习,而学会方法,掌握规律要更加重要。而真正的学习,是从生活中来的。

今天,儿子已经上了初中,我仍然不担心他的数学,他现在课本上的知识,我在三四年级的时候也找机会向他介绍过(见本文末尾的链接)。我用“介绍”这个词,意思是说我只负责在某个关键点上领他到门口,让他有兴趣自己进去,至于走多远,我觉得不是我的任务。

关于《跟王千问学数学》系列,一共写了有六七篇吧,还有一篇找不到放哪儿了,趁这个机会做个合集。 

[附录]跟王千问学数学之缘起(2005年11月)

从网上给王千问买了一本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的《算得快》,他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我翻了一下,发现里面的内容有些深。

“你能看懂吗?”我问儿子。

“除法我看不太懂。”

王千问下个月就六岁半了,认字还算比较多,也没有特意教他,只是五岁以后都是让他自己看书,没有再给他讲故事。这种逼出来的法子使得他阅读能力大大提高,包括不认识的字瞎猜的能力。

“这本书里面也有很多加法和乘法的方法,不过好像是写给五六年级以上的孩子看的。”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从四五岁开始逐渐建立数学概念,通过数学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爸爸,我们现在已经会很多方法了对不对。”王千问有点骄傲的说。

“可是你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

“嗯,数学是永远学不玩的。”

“我给你出道题,45乘以44等于多少?”

“啊,四格法吗?”

“用四格法也可以算,不过我再教给你一个新方法。”

“怎么算啊?”

“45乘以45是多少,以前我们会做。”我提示他。

“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嗯......答案是两千零二十五。”


“那45乘44哪?”

“我知道了,是减去一个44,不对,减去45,等于两千......一千九百八十!”

“回答正确!”

王千问若有所思的想了想,问我:“爸爸,我们学得那么多方法里面,哪一种最好啊?”

“那要看具体在什么情况下用了。”

“要不我们写一本书吧,把这些方法都写下来。”他五岁多的时候,把自己画的漫画让我帮他订在一起,变成了一本“书”。

“好啊,书名叫做《王千问学数学》。”

“嗯......还是叫《跟王千问学数学》吧。”


这个就算是写连载的引言吧。

我不知道这种形式的东西会不会有人喜欢,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家都是在不断的摸索。我相信,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一样能得到很多的提高。

就比如我教儿子的一些方法,也是我在边教边玩中自己总结出来的。

我本人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只不过是在教大学,我儿子跟小朋友吹牛都是说:“我爸爸是教工业设计的,他什么都会修。”当然这只是他在吹牛。大学毕业十年来经常会有一些心得体会,也许只是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更用心一点,所以才会克服自己的惰性把它写下来。

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尊重孩子自身的性格特点,去制定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规律。学校里面所有的孩子都在上一样的课,是共性的教育;在家庭里面,则需要发展一定的个性空间,使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有人看,我可能会把这篇连载写下去。因为王千问也在一天天的长大,所以这个学数学,理论上会写很久。

只是后来真的没什么人看,所以我也就断断续续的写了几篇,见下面的链接:

中午带王千问去超市,本来说要买一只圆规,结果他看上一个maped绘图文具套装,最后折中了一下,多买了一套尺子。回到家,王千问急不可耐的先打开了尺子,拿出量角器,让我教他用。汗,我这时才想起这玩意儿叫量角器,刚才一直叫它半圆尺:)1 量角度...

查看全文>>

x2-y2=(x+y)(x-y)。”“哦,”他想了想,说:“这个规律可能帮助算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89的平方,可以先算90的平方,再减去......”这个好像并不简便,不打击了,还是引导为主:“还有这样的问题,比如18x22,答案就是400-4=396。”“恩......你再...

查看全文>>

18。”“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54除以3等于18。”“是吗?你再出一道难一点的。”“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嗯”,儿子犹豫了一下,问:“是除以最大的数吗?”“是的。”我笑了,那个好像叫做最大公约数。“12乘以18等于......216,然后除以6...

查看全文>>

王千问上周不小心被小狗咬伤,下午带他去打疫苗,回来的时候在车上聊起来:“儿子,尽管你现在数学学得不错,可是到三年级以后,会越来越难,你打算怎么办?”“我有办法。可是需要你帮我。”“什么办法?”“那就是——提前预习!”“你们三年级数...

查看全文>>

多陪陪孩子

2007-11-24 08:28

背给我听:“爸爸你知道谁谁谁的作文怎么写的吗?他这么写的:我正在教室写作文,王千问来找我,说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我说我还要写作业哪,王千问就说那我也写吧。王千问是我们班的数学大王,不一会儿他就写完了,等我也写完了,王千问说我们对对吧,然...

查看全文>>

2006-07-08 22:46

王千问的爷爷奶奶来济南,我们一起去饭店吃饭,王千问可能因为玩得太累,有点犯困,于是我就找了一个可以让他清醒的游戏。我把桌上的三个水杯摆成一排,第一个是慢的,后面两个是空的。“你猜我摆的是一个什么数字?”“100。”儿子来精神了。“没错...

查看全文>>

中文已经无法表达我对现在学校教育对于“学习”的误读,最后整篇英文的

STUDY

2007-12-14 13:26
 

我很得意的一节课,但是MissBearden不懂得欣赏,给我的评语是:我们是英语课而不是数学课。老外的数学不好,这我是知道的。感谢王千问同学为本文所做出的特别贡献!Good morning.This Class we will talk about STUDY.In Chinese,study is always transl...

查看全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macliu/p/1166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