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MAC: A Hardware-Constrained Cognitive MAC for Efficient Spectrum Management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VOL. 26, NO. 1, JANUARY 2008

正如上篇文章提到的,这篇论文设计的Mac协议是out-of-band ccc,但我并没有看出为什么是local coverage。

具体的说一下它的设计。

1)N个信道,

2)一个ch0,是SU的公用ccc

3)每个SU只有一个CR radio,即要么发送,要么接收。故存在一个切换时延。

4)PU在N个信道上的行为还是一个泊松模型。

5)限定SU的数据传输时间小于T,同时PU的活动时间远大于T,从而保证只要SU的传输小于T,就不会影响PU(这个假定其实就去掉了SU传输时的对PU的检测,即in-band sensing,从后面协议的实现就看出,这篇论文中没有in-band sensing,没有传输时的PU检测,这都可以?

没有了传输时检测,就不用在检测到PU时切换到嗅探阶段,因为它的协议设计就简单了。就是嗅探、传输。具体地,

1.争用ch0的使用权,没有争用到的几点则静默直到争用到的节点数据传输完毕,发送信号。然后开始重新一轮争用。

2.争用到的一堆节点,独占ch0,用于相互发送消息。开始嗅探

3.论文设计的嗅探是同步的,即在可选的信道中,选定一个,双方嗅探并交换信息,1)如果成功,则认为此信道可用;此时可以继续嗅探,也可以马上开始传输数据。根据设计的最优停止协议(是继续还是现在停止,收益最大。)决定是继续嗅探还是开始传输。2)如果不成功,则嗅探第二个信道,由此可见,双方嗅探的信道是同步并一致的(通过ch0同步)

4.数据传输结束,发送信号。然后再次进入ch0的争用期。进入下一个循环。

问题:对ch0,任一对节点是独占的,在其嗅探传输期间,其他节点必须静默。这极大浪费了信道资源,并不能充分利用。d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nac/p/344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