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说新语]系列(1)西汉勇士贯高到底该不该死

关键词:贯高 汉高祖 张敖 评价 作者:李二 日期:27/04/2020 - 28/04/2020

最近听王立群先生的百家讲坛,再次提到了贯高,我个人还是有点感慨的

1. 贯高的历史事迹

可能很多看官对于贯高这个名字并不熟悉,我先简单说一下贯高是怎么在历史上留名的吧。

汉高祖刘邦经历白登之围的失利之后,郁闷地由平城经赵国都城邯郸返回洛阳(当时的首都尚不是长安,而是洛阳)。事情就是在邯郸发生的,此时的赵王为刘邦女儿的丈夫--张敖

汉高祖击匈奴行军(白登之围)及回军路线(过赵国)
汉高祖击匈奴行军(白登之围)及回军路线(过赵国)

张敖为秦末名士、汉初大将张耳的儿子,受其父熏陶甚重。高祖行宿邯郸,张敖脱去赵王的外衣,带上皮套袖,亲自为高祖端上饭菜,礼数十分周到,甚至有些卑贱。高祖却伸长双腿而坐(古时的坐姿为跪坐),十分傲慢无礼,经常大骂张敖。 箕踞和跪坐

赵国的国相贯高等人看不下去了,就跟张敖说:大王你也太软骨头了。你对皇上那么恭敬,但皇上却待你如此无礼,我帮你杀了皇上吧。 的 赵王张敖咬破手指说:你说的不对,我父亲亡国了,多亏皇上才使得我们复国,皇上天恩浩荡,你们不要再说了。

贯高和其他赵王的臣属私下里互相讨论说:皇帝太侮辱赵王了,我们私下替赵王杀了皇帝吧。

当高祖再次平定韩王信的同党后,又经过赵国,贯高他们打算在驿站杀了皇帝,但是刘邦似乎感觉到什么似的,没有在驿站过夜,就没有杀成。

后来这事被人发现告发了,然后刘邦就逮捕的赵王与贯高等人。赵王的下属争相自刎,贯高却说:咱们都死了,谁替赵王辩说清白? 贯高入狱后,无论用皮鞭棍棒怎么打,用锥子怎么扎,甚至身体毫无可以击打的地方了,依然说:这事儿就是我们臣下干的,不关赵王的事。 贯高受刑

刘邦不信呀,然后又叫贯高的朋友私下问他,贯高说:我难道不爱我的父母、妻子、儿女吗?现在他们都因此事被杀,难道我爱王胜过爱他们吗?赵王确实不知此事,这只是我们几个人的私下行动。

刘邦听后,放了赵王,又觉得贯高真乃义士,就把贯高也赦免了。贯高确认赵王被赦免后,说:我之所以不死就是为了证明赵王的清白,现在赵王没事了,我又有篡杀皇帝的罪名,皇上即使不让我死,我也没脸见皇上了,于是引颈自杀了。 赵王虽然被赦免了,但是剥夺了王位,降为宣平侯。但是刘邦觉得张敖的陪同如京的门客都很贤能,让他们都做了国相郡守等高官。

2. 贯高的历史评价?

按照《史记》的记录,当时的人们确实认为贯高此人高义,于是才有刘邦的赦免,百姓的争相传颂。

司马迁在记录此事的时候,用了四个字,名闻天下

然而,贯高的做法,在后世是颇有争议的。

比如东汉的荀悦说:贯高首为乱谋,杀主之贼;虽能证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赎公罪。《春秋》之义大居正,罪无赦可也。

荀悦是班固的《汉书》的简化版《汉纪》的作者,他对于贯高是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认为贯高这是谋乱,虽然最后证明了赵王的清白,但这是小节,难掩其大逆不道。

比如司马光曰:高祖骄以失臣,贯高狠以亡君。使贯高谋逆者,高祖之过也;使张敖亡国者,贯高之罪也

司马光大家很熟悉,他是对高祖和贯高各打五十大板。承认贯高的谋逆,也认为这是高祖的责任。

3. 贯高果有义乎?

我觉得对贯高进行评价,首先要理清当时所处的社会风气与人物性格,其次才是站在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对其进行评价。

先说高祖:刘邦这个人,对自己的手下,除了对张良比较恭敬以外,对其他人往往是张嘴就骂,抬手就打的风格。郦食其功劳这么大,天天说人家“竖儒”。周昌算是个老实人(其实很不老实),直接骑在人家脖子上玩耍。刘邦还特喜欢往儒生的帽子了尿尿(所谓“高祖溺儒冠”)。但刘邦这个人喜欢忠义之人,雍齿叛变他恨了一辈子,周苛忠烈,也给他弟弟周昌封了候。

刘邦对人毫不尊重,完全不符合春秋战国以来的“礼义”之观念,说白了,他就这样的人,对谁都一样。

然后说张敖:张敖不愧是张耳的儿子,性行淑均,十分孝顺,待人诚恳等等吧。手下的门客们也都多为忠义之士。

从张敖的各种表现以及后续吕后对张敖的态度可以看出,用今天的话说,张敖这个人算是五好男人了。

最后说贯高:贯高是赵国的国相,两千石的高官,赵国是当时的大国富国,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能做到赵相,定然有诸多过人之处。且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贯高应该是受到春秋战国“主公”与“家臣”这种关系影响很大的人。见不得外人侮辱自己的主子。

贯高的身上有一股古风。正如同司马迁所说的“十辱”,换做贯高,是一辱也受不了的。

李二基于以上阐述,有如下感慨与见解。
    1. 放在西汉朝,贯高所展现出来的处事风格,确实令人赞叹,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忠心护主的下属呢?但是其具体做的事情,却不值得宣扬。为了小节,不顾大礼,差点令刚刚平定的天下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战火之中。
    1. 事发前的谋划:有人说赵王受辱这事是人家张敖与刘邦的家事,贯高瞎参与什么,最后还落得个自己身死,赵王受牵连被夺王。李二极不赞同。在那个家天下的年代,家事即国事,且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赵王,尽管二人是岳父-女婿关系,但是二人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的一言一句皆是国事,否则张敖也用不着如此卑贱事君吧。且按照刘邦后面诛杀异性王的风格,即使没有贯高这事,张敖的赵王早晚得换人。
    1. 贯高看到这事,作为国相也作为大汉的臣子,应当是劝谏的,但是贯高没有任何劝谏,立即就想把皇帝杀了,确实为人狠毒。当然有人会说即使劝谏也没有,刘邦跟谁都这样,不是劝谏能改变的,但是贯高第一想到的不是如何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而是杀人。还有人说张敖都说了不用贯高管了,贯高这是自作孽。怎么不去想想蔺相如的渑池之会呢?
    1. 事发后的表现:贯高在事发之后的所做所为,其实是我们更为看重的。为了证明赵王的清白,干受如此重的刑罚,不愧西汉第一勇士之称。

我个人对贯高的评价是:贯高有小义而失大义,放在哪个朝代都该死。其小义展现在护主上,其失大义表现为不为家国着想。小义是可以学习的,但做事风格不能学习。我更喜欢狗屠樊哙和说客郦食其同时说过的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dwig1860/p/12795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