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欣赏

中国国画欣赏

中国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自成体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国画所画内容广泛,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果,走兽,鱼虫等等;国画技巧多样,有工笔,写意,勾勒等等;体现了国人对于自然,社会,哲学,道德等方面的认识。

黄宾虹曾有“三不朽”:“一用墨不朽也;二诗书画合一不朽也;三能远取其势,近到其质不朽也。”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

在我看来,欣赏国画的具体技巧,在于三看:一看气韵,二看笔墨,三看构图。

其一,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

 

比如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又如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主峰高耸,几出画外,但其势柔婉,与北方画派的坚凝、雄强显然不同。

其二,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笔墨二字几乎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如果说西画是体、面和色彩的交响,那么,中国画就是点、线与水墨的协奏。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

比如明吴伟《灞桥风雪图》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此画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又如唐王维《江干雪霁图卷》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三,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东晋顾恺之称之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之为“经营位置”。提法虽不一样,但其意相同,即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一幅作品境界或高或低,或奇特或平庸,构图至为关键。

明唐寅《湖山一览图》全图景物处置洗练而谨严,墨色和泽有神,所绘景色,荡漾着一股秀美的生活气氛,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融而为一。

绘画有高有低,因而就有了不同时代的品评标准。但无论如何,中国画始终追逐着高品位,充满着美学意识,自我意识,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艰难探索,力求创出个人高雅的风格,力争呈现出更加自然的气息。

用欣赏国画的方法来看从火高网,可见其与国画风格迥异。

先看其气韵,从火高网商品,网站标准,广告拥挤在一起,显得有些狭窄,与中国国画的自然,和谐气质不符,气韵稍显不足。再看其笔墨,从火高网线条粗简,多明少暗;大片红绿,缺少距离感;分类与商品间缺少间隔,稍显不协调。最后看构图。从火高网商品,广告,图标间组织较为简单,过渡直接,文字与图片直接交替,整体间显得稍不和谐。

总而言之,从国画的角度来讲,从火高网并不算是很好的作品,有可以提高之处。当然,或许从西方现代的艺术角度欣赏,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这是我公选课的结课论文,要看最后的浏览量有加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qerio/p/1112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