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写作经验谈--如何写一本书?

 写作经验谈
--如何写一本书?
 

(有些网友欣赏快牛飞马的文章,想学习写作的经验。本博主将陆续发一些指导写作的文章,感兴趣的网友请留意。)

 

  一本书与一篇文章从本质上来说都要具备一些共同的要素,如主题,结构,题材,风格等。而这些东西又是相互联系的。并不能截然地说先有甲后有乙,应该说它们是互生的、互动的,不可分割的。

  如果你想要写一本书,至少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写给谁看,读者是谁,书能满足他们的什么需要,他们的这种需要是否迫切,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如果读者很少,出版商是不会接的。第二,本书与同类型的书相比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是否足以吸引读者。如果与别人雷同,也很难出版。第三,自己是否有能力把书写好。即使有了好的思路和好的题材,也需要一定的文字水平,才能使书具有可读性。

  当你已经决定写一本书之后,应当如何开始呢?是先搞一个框架呢,还是先准备材料呢?这个问题不能够简单地回答谁先谁后。大致上应当是这样:

  1、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表现欲,想写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写清楚,想向世人提供一种思想、一种思路、对策、警戒或者别的什么启示。这种冲动的出现,说明你对生活有了感受,并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也有了初步的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最初的主题。

  2、在这个朦胧主题的指引下,你大量地占有材料,阅读并研究它们,从中吸收了许许多多的思想,也得到了许许多多表现思想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你最初的主题开始复杂化起来,反对这个主题的材料也进入了你的视野。

  3、有一个阶段,你的思路似乎乱了,最初的那种强烈的冲动似乎也没有那么强烈了,材料的增多给你带来了很多困惑。但是,如果你不放弃的话,你会觉得有必要对自己占有的材料详加分类,重新审视它们的价值。这样,一个框架就在孕育之中了。

  4、随着对占有的材料研究的深入,你对书的主题有了新的认识,在新的主题思想的指导下,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开始形成。当你按照这个框架再来安排你的材料时,你会发现,许多材料实际上用不了,而真正需要的材料却严重不足。你不得不按照新的框架的要求再去搜集所需要的材料。

  5、在以上的过程中,你很可能已经写了许多局部的篇章,这些篇章有的可以用,有的修改后可以用,有的可能用不上。要知道写作的过程,是研究问题的过程,随着思想的更新和深化,一些肤浅的东西被淘汰掉是必然的。

  6、你终于感到有必要用专门的时间专心地从头到尾写完这本书。但是,写的过程中被迫停下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补充材料的事是常有的。

  7、写完之后,你可能会急切地要拿去发表或出版。但是,较稳健的做法是进行一下冷处理。立即移转心思去干一件别的事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自己已经从写书的状态下摆脱出来了,再回过头后认认真真地读自己的书,这时,冷静的你会发现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当你至少进行了几次较大的修改之后,你会感到自己的书成熟多了。

  以上对写书的过程作了一个大致的描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但是揭示了主题、素材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定要把握好的,不然就不可能写成一本有价值的书。因此,你可以写你想法和感受,但千万不要只用空洞的词语,而要用事实,用那种来自生活的具有表现力的事实,这种事实来之不易,需要去做大量搜集加工工作,包括直接的观察记录和参考别人的资料。

——摘自本博文章《跨洋飞鸿——儿行千里母担忧》

本文在本博客中乃属小点心,博主盛情邀请您享用盛宴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ewman/p/991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