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里的chunked编码与测试

http协议里的chunked编码与测试

如果有写过http下载的人,或多或少了解一点chunked编码的传输方式。例如笔者最初不知道这个http传输方式,以前能行的代码有一天就突然不行了,抓包才发现数据异样。

chunked编码

  分块传输编码(Chunked transfer encoding)是只在HTTP协议1.1版本(HTTP/1.1)中提供的一种数据传送机制。以往HTTP的应答中数据是整个一起发送的,并在应答头里Content-Length字段标识了数据的长度,以便客户端知道应答消息的结束。

好处

  1. 对于动态生成的应答内容来说,内容在未生成完成前总长度是不可知的。因此需要先缓存生成的内容,再计算总长度填充到Content-Length,再发送整个数据内容。这样显得不太灵活,而使用分块编码则能得到改观。
  2. 分块传输编码允许服务器在最后发送消息头字段。例如在头中添加散列签名。
  3. 对于压缩传输传输而言,可以一边压缩一边传输。

格式

  如果在http的消息头里Transfer-Encoding为chunked,那么就是使用此种编码方式。接下来会发送数量未知的块,每一个块的开头都有一个十六进制的数,表明这个块的大小,然后接CRLF(" ")。然后是数据本身,数据结束后,还会有CRLF两个字符。有一些实现中,块大小的十六进制数和CRLF之间可以有空格。
  最后一块的块大小为0,表明数据发送结束。最后一块不再包含任何数据,但是可以发送可选的尾部,包括消息头字段。消息最后以CRLF结尾。

  • 抓包截图

如何测试支持chunked编码

  如何测试自己的程序支持接收这种编码方式的数据呢?第一想到的当然是配下服务器,使其固定以这种方式发数据,但是没有搜索到如果把apache配成这个模式。好在强大的Stack Overflow里找到了有用信息。
  http://www.httpwatch.com/httpgallery/chunked/chunkedimage.aspx 这个页面就是chunked编码传输的。只需要测试看能否正确下载这个页面就可以了,分块发送时服务器是每0.1s发送1k的数据过来。
  

参考
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8%86%E5%9D%97%E4%BC%A0%E8%BE%93%E7%BC%96%E7%A0%81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dabo/p/1339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