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 自写底层扩展,源码简介

还记得2010年的时候,那时候开始喜欢上了js,经常逛MDN

一开始写些简单的油猴脚本,慢慢的接触了扩展开发,发现用自己的js知识 加上firefox的插件API,可以完成好多功能。

看了很多插件的源代码,集成很多插件功能,代码也是重构了好几个版本(基于FF功能,Components.utils.import封装了require模块加载,sqlite数据库操作,http拦截, 定时任务,Prefs操作等)

也发现FF插件其实很不安全(可以拦截http请求进行修改,进行中间人攻击)

不知不觉就写了2年。

后来FF也有了一套api工具包,我也主要通过aauto写相关的桌面程序了,就再没有更新过

特写这篇博文,记录下曾经写过的插件api功能

  github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legu2009/UserJS

  该插件为基础api包,通过overlay.xul,在chrome级别插入script结点引用

  简单介绍下文件夹和功能,时间太早了,有的一时也翔不起来了

|-content //插件内容文件夹

  |-datebase

    DateBase.js//sqlite数据库操作

  |-img

    Canvas.js//获取图像的base64数据或保存网页为图片

  |-io(这个用的比较少,有的可能api,只是其他插件的重写下)

    _FILE_BASE.js//系统文件描述符

    DIR_UTILS.js//文件夹公用函数

    File.js//文件操作

    File_base.js//文件操作

  |-network

    Ajax.js//ajax功能封装1.0

    Ajax2.js//ajax功能封装2.0

    CACHE.js//浏览器内存控制

    COOKIES.js//浏览器cookie控制

    HTTP_OBSERVER.js//http请求监听

    PROXY_OBSERVER.js//浏览器代理设置

    POP.js//基于pop,socket与服务器通信

    SMTP.js//基于SMTP,socket与服务器通信

    ServerSocket.js//服务器端socket代码

    Socket.js//客户端socket

  |-other

    保存的插件代码

  |-server

    httpd.js//httpserver//来源于别的项目

  |-UserJS//自己用的脚本,功能更加强,涉及安全问题,可以用于黑客技术

    network

      Ajax3.js//ajax功能封装3.0

      COOKIE_MANAGE//浏览器cookie管理,结合数据库(可以做多马甲浏览器)

      COOKIE_MANAGE_AND.js//浏览器cookie管理,无数据库

      HTTP_OBSERVER.js//HTTP请求响应的拦截,监控,可以修改返回,或制定返回文件

      HTTP_OBSERVER-53.js//以前一个版本的保存

      INFO_MANAGE.js//帐号信息管理

      OPTS_MANAGE.js//数据库初始化

  |-utils

    _TIMER.js//浏览器级别定时器api封装

    CLEAR.js//清空浏览器缓存功能(cookie,历史,flash 等)

    CONFIG.js//开启java,js功能

    dateFormat.js//时间格式化

    Group.js//组管理(用于定时任务,定时)

    jsBeautify.js

    PATH_MANAGE.js//路径管理,资源文件和实际文件路径,等相关功能

    Post.js//定时任务系统,主要是开发了个多帐号抢楼层逻辑

    Prefs.js//配置Prefs管理

    RSA.js//RSA加密

    Timer.js//定时器

    Worker.js//多任务管理,定时任务管理

    UTIL.js//公用库(md5,迭代器,加载脚本,编码转换,浏览器提示,通过调进程切换IP)

  init.js//插入chrome的初始化文件

  options.json//配置短路径配置文件,主要用于require

  overlay.xul//插件载入,修改chrome元素的信息xul文件

|-defaults //插件多语言等信息的文件夹

chrome.manifest //FF注册资源文件

install.rd f//FF插件信息文件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gu/p/4622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