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58立体图(面对代码解释)

传送

 

样例:

输出样例:

(洛谷上面的那个太丑了就不放了)

大佬博客在此

乍一看好像真的没有什么思路

所以我们结合ybr大佬的代码进行分析

疑点都将在代码下面进行分析(面对代码做题模式开始)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read(){
    int ans=0;
    char last=' ',ch=getchar();
    while(ch<'0'||ch>'9')
    last=ch,ch=getchar();
    while(ch>='0'&&ch<='9')
    {
        ans=(ans<<1)+(ans<<3)+(ch^48);
        ch=getchar();
    }
    return last=='-'?-ans:ans;
}
char c[1001][1001],c1[10][10]=
{//倒着存储 
    "+---+",
    "|   |/",
    "|   | +",
    "+---+ |",
    " /   /|",
    "  +---+",
    };//6行7列 的方块 
int n,m,jz[51][51],maxh=-1,maxl=-1,zbx,zby;
inline void fg(int zbx,int zby)//覆盖操作 
{
    for(int i=0;i<=4;i++)c[zbx][zby+i]=c1[0][i];//这里是逐行覆盖
    for(int i=0;i<=5;i++)c[zbx+1][zby+i]=c1[1][i];
    for(int i=0;i<=6;i++)c[zbx+2][zby+i]=c1[2][i];
    for(int i=0;i<=6;i++)c[zbx+3][zby+i]=c1[3][i];
    for(int i=1;i<=6;i++)c[zbx+4][zby+i]=c1[4][i];//为什么从1开始?因为考虑到不在立方体内的空格要变成"."
    for(int i=2;i<=6;i++)c[zbx+5][zby+i]=c1[5][i];//从2开始同上
}
int main()
{
    m=read();n=read();
    for(int i=1;i<=m;i++)
    {
        for(int j=1;j<=n;j++)
        {
            jz[i][j]=read();
        }
    }
    for(int i=1;i<=m;i++)//从输入的矩阵的左上角开始,满足先后,先左 
        for(int j=1;j<=n;j++)
        {
            zbx=(m-i)*2+1;zby=(m-i)*2+1+4*(j-1);//待会解释
            for(int k=1;k<=jz[i][j];k++,zbx+=3)
            {
                fg(zbx,zby);
            }
            if(zbx+2>maxh)maxh=zbx+2;//我不知道为什么 (by ybr)(下面有解释)
            if(zby+6>maxl)maxl=zby+6;
        }
    for(int i=maxh;i>=1;i--)//上面计算zbx是默认原点是(1,1),不是(0,0)
    {
        for(int j=1;j<=maxl;j++)
        {
            if(c[i][j]=='') printf(".");//如果c[i][j]没有被覆盖过,就输出"."
            else
            printf("%c",c[i][j]);
        }
        printf("
");
    }
    return 0;    
}

难点:1:zbx,zby是个啥玩意?

(zbx,zby)枚举当前的这个块的左下角在输出的图中的坐标

就是枚举这个蓝点辣

注意我们把最终输出的立体图当做二维图来看

 

推导:

zbx:(我们先考虑只有一层的情况)

我们注意到,一个字符在上面的x轴上的贡献是1,(x轴就是上面说的x轴)

m-i:

(不要在意没有画完的最右边)

从上图看出来,m-i就是m和i隔着几“行”,其中,一“行”在x轴上的贡献是2,所以要(m-i)*2,因为一个块的边对x的贡献都是2,我们要先+2,再-2,就抵消了。

又因为下标是从1开始计算,所以要+1

每往上摞一层,zbx就要+3(一层对x轴的贡献是3)

zby:

我们拿那个蓝色的方块举例。

因为一个方块在y轴方向上的贡献是4(这里的贡献不会重复计算),所以不考虑"."的贡献,当前的zby是(j-1)*4+1

再通过肉眼观察,发现在输出图中,是"+"的那一行最左边的"."的数量都是偶数,“.”对y轴的贡献是(m-i)*2

难点2:maxh?maxl?为毛这俩的更新方法如此玄学?

ybr: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咳咳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玄学的问题

 窝盟先来分析一下zby+6是个什么鬼

分析如下:

一张手动补全的图

我们看到,在第一行的方块左下角在y轴上的坐标+6就是最终输出图的最右端

zbx+2:

由于代码在执行取maxh,maxl之前有以下神奇的操作

for(int k=1;k<=jz[i][j];k++,zbx+=3)
 {
    fg(zbx,zby);
 }

这就是看每一个格子上面有几个方块

在执行完神奇的操作之后,原本表示左下角的zbx变成了左上角(可以手画一下)

由于一个在x轴上的贡献是2,所以是zbx+2 

难点3:这是什么存储方法怎么好像是倒着的?

它的确是倒着的

难点4:这是什么个覆盖顺序???

从后往前枚举(i是从1到m,因为第1行在最里面),从左往右枚举,从下往上枚举

 好了解释完了qwq(逃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cez56jsy/p/11135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