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u输入法之父给我们的启示

                                                                                  朱金灿
 
     
    CSDN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而在此之前的1年时间里,搜狐的股价下跌了18%。虽然将阶段性的股价变化归结于某一种力量的结果是天真的,但一个较为准确的说法是:通过一款几 兆大小的输入法软件,市值近12亿美元的搜狐重新撬动了华尔街对自己的热情。

    这是怎么开始的?答案:这是一次为偷懒而创新的结果。

    2005年,本科刚毕业、在太原一家国企做机械设计的马占凯找到了一种省力的方法:写东西时,如果输入法不能直接打出所需词语,他不愿意去输入法的词表 里一页一页寻找想敲的字,而是在搜索(比如:zhoujielun),获得搜索引擎(“您要找的是不是:周杰伦”),由此复 制粘贴。

    这名没有任何计算机背景,但每天可能使用百余次搜索的年轻人,曾经自己猜测出一套解释:搜索引擎有一个人工整理的巨大词 库。但稍微刨根问底之后,他发现,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用户输入的关键词 入搜索引擎的词库。换言之,用搜索引擎来生成一个常用词的巨大词库,花费极小。

    这让马占凯隐隐觉得,让搜索引擎来做输入法大有可为。那时是马占凯工作一周年,他终于忍受不了国有企业的沉闷与缓慢而辞职,怀揣着从亲友那里借来的钱,只身来到北京,起初的目的是为了学些技能,再找工作。百度上市前半个小时,马占凯趴在电脑前,按照网上的客服邮箱给百度写电子邮件,简要阐释了输入法的创意:把百度搜索默认的拼音提示都纳入字库中,再加上在线同步升级数据库的功能,互联网上的热词马上就能出现在输入法的词库中。

   
发出去之后,马坐立不安地等待回复,在脑子里又搜索了一遍,生怕遗漏任何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的建议。第二天中午,马又补充了一封信,加上在输入法中集成百度搜索和桌面搜索功能的提议。然而,几天下来,不断刷新邮箱的他只收到百度的一封例行回复,无任何进一步商谈或合作意向。

   
马不甘心,在又发去几封邮件仍石沉大海之后,决定转投搜狐。这一次,马等来了迅速而且热情洋溢的回复,搜狐的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约马占凯三天之后到办公室一谈。

   
这三天的等待时间,马占凯并没有浪费。他全神贯注的待在电脑前,不断使用搜索引擎、阅读相关理论,想为来之不易的面试做足准备。于是,三天之后,在去搜狐前,他把这三天的成果事先发了过去——30 页的文档,其中包括上万字的搜索笔记、200个灵感点和100个小创意。

   
这种对搜索引擎的熟悉和产品思维为马占凯顺利赢得了第二份工作,成为搜狐的产品经理。在一篇总结性质的PPT中,马占凯写道:在gmail之前大家以为email就是这样了,在搜狗输入法之前大家以为输入法就是这样了,中国互联网领域很多都没有开始商业化运作,机会还很多。
,每当某个关键词的搜索量达到一定的数目,比如几百万次,那么这个关键词就自动被收
相应的提示
框里输入相应的拼音
 
以上就是新闻的内容。看完这则新闻我感慨:互联网新经济颠覆了个人的成功模式或者说成才模式。过去或许我们会说:隔行如隔山,技术门槛是很难跨过的。但是我们看到一个毫无计算机背景的马占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输入法,这主要归根于他的敢想感干。首先他敏锐的观察到搜索引擎对输入法的意义,其次他愿意为自己的创意付诸行动。于是我们看到如此灵动的输入法。或许每个人都应问下自己:你是否为自己的创意而行动过?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zhi/p/647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