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中处理结构体的原理

汇编中有几种寻址方式,分别是直接寻址:(ds:[idata])、寄存器间接寻址(ds:[bx])、寄存器相对寻址(ds:[bx + idata]、ds:[bx + si])基址变址寻址(ds:[bx + si])、相对基址变址寻址([bx + si + idata])。
结构体的存储逻辑图如下:(以下数据表示某公司的名称、CEO、CEO的福布斯排行、收入、代表产品)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现在假设公司的CEO在富豪榜上的排名为38,收入增加了70,代表产品变为VAX,通过汇编编程修改上述信息,以下是相应的汇编代码:(假设数据段为seg)

mov ax,seg
mov ds,ax
mov bx,0
mov word ptr ds:[bx + 12],38
add [bx + 14],70
mov si,0
mov byte ptr [bx + 10 + si],'V'
inc si
mov byte ptr [bx + 10 + si],'A'
inc si
mov byte ptr [bx + 10 + si],'X'

对应的C语言代码可以写成:

struct company 

{
     char cn[3];
     char name[9];
     int pm;
     int salary;
     char product[3];

};
company dec = {"DEC","Ken Olsen",137,40,"PDP"};
int main()
{
     int i;
     dec.pm = 38;
     dec.salary += 70;
     dec.product[i] = 'V';
     ++i;
     dec.product[i] = 'A';
     ++i;
     dec.product[i] = 'X';
     return 0;

}

对比C语言代码和汇编代码,可以看出,对于结构体变量,系统会先根据定义分配相应大小的空间,并将各个变量名与内存关联起来,结构体对象名与系统分配的空间的首地址相对应(定义的结构体对象的首地址在段中的相对地址存储在bx中),即在使用dec名时实际与汇编代码“mov ax,seg” “mov ds,ax”
对应,将数据段段首地址存入ds寄存器中,系统根据对象中的变量名找到对应的偏移地址,偏移地址的大小由对应的数据类型决定,如cn数组前没有变量,cn的偏移地址为0,cn所在的地址为 ds:[bx],cn为长度为3的字符型数组,在上一个偏移地址的基础上加上上一个变量所占空间的大小即为下一个变量的偏移地址,所以name数组的首地址为ds:[bx + 3],这样给出了对象名就相当于给定了该对象在段中的相对地址(上述代码中的bx),给定了对象中的成员变量名就相当于给定了某一内存在对象中的偏移地址(ds:[bx + idata])。根据数组名可以找到数组的首地址,但数组中具体元素的访问则需要给定元素个数,即si的值来定位数组中的具体内存,C语言中的 ++i 相当于汇编中的 (add si ,数组中元素的长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构建一个结构体对象时,系统会在代码段中根据结构体的定义开辟相应大小的内存空间,并将该空间在段中的偏移地址与对象名绑定。对象中的变量名与该变量在对象所在内存中的偏移地址相关联,数组中的标号用于定位数组中的元素在数组中的相对位置。(对象名决定bx,变量名决定bx + idata,数组中的元素标号决定bx + idata + si)。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anuage/p/772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