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读取Java的字节码文件的第一步

最近学习C语言,想用C语言写一个字节码解析器,而需要解析字节码文件,首先需要了解C语言是怎么以二进制形式读取文件的。

一、先上示例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define N 5

int main() {
	FILE* file;
	int i, b[N], elemSize=sizeof(int);
	
	if ((file= fopen("F:\\gitcode\\gitee\\ziyu-learn-jvm-java\\target\\classes\\com\\ziyu\\example\\HelloWorld.class", "rb+"))==NULL) //以返回值fpl判断是否打开成功,如果为NULL表示失败
	{
		printf ("Failed to open the file !\n");
		exit (0) ; //终止程序,stdlib .h 头文件中
	}

	printf("Succeed to open the file.\n");

	fread(b, elemSize, N, file);

	//在屏幕上显示数组b的内容

	for(i=0; i<N; i++){
		printf("%08X ", b[i]);
	}
	fclose(file);
	return 0;
}

二、代码解析

2.1 stdio.h

读取和写入文件,以及从控制台获取数据和用控制台打印信息,都需要先引入 stdio.h 这个头文件:

#include <stdio.h>

所以,以下函数都来自该头文件:

2.2 stdlib.h

在这个例子中,之所以要引用 C语言标准库,主要是因为用到了 exit 函数。这个函数就是来自于 stdlib.h 头文件。

2.3 define

关于这个 #define宏定义,我在编写代码时还犯了个错误,那就是结尾不能有;,否则编译时会提示在其他行有语法错误。

2.4 fopen

它的用法为:

FILE *fopen(char *filename, char *mode);
  •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filename为文件名(包括文件路径);
  • 函数的第二个参数mode为打开方式;

最基本的文件打开方式有以下几种:

打开方式 描述 如果文件不存在时 如果文件存在时
"r" 以“只读”方式打开文件 打开失败 打开成功,但是只允许读取,不允许写入
"w" 以“写入”方式打开文件 创建一个新文件 清空原有的文件内容,写入的数据从头开始加入文件
"a" 以“追加”方式打开文件 创建一个新文件 保留原有的文件内容,写入的数据追加到文件的末尾

如果加上 + 之后呢?

打开方式 变化 如果文件不存在时 如果文件已存在时
"r+" 支持写入 打开失败 打开成功,允许读取和写入
"w+" 支持读取 创建一个新文件 清空原有的文件内容,写入的数据从头开始加入文件
"a+" 支持读取 创建一个新文件 保留原有的文件内容,写入的数据追加到文件的末尾

观察对比之后发现:

  1. 当文件存在或者不存在时,"r+"/"w+"/"a+" 的处理方式和对应的 "r"/"w"/"a" 保持一致;
  2. + 相当于让 "r"/"w"/"a" 同时支持读和写;

fopen 返回 NULL 时,就表示文件打开失败了。

2.5 fread

fread() 函数用来从指定文件中读取块数据。

fread() 的原型为:

size_t fread ( void *dstBuf, size_t elemSize, size_t count, FILE *fp );

我们来分析一下四个参数:

参数名称 说明 描述
dstBuf 目标内存区块的指针 它可以是数组、变量、结构体等。fread() 中的 dstBuf 用来存放读取到的数据
elemSize 表示每个数据块的字节数 单位大小。如果dstBuf是数组,elemSize就是数组元素的字节数
count 表示要读写的数据块的块数 数量
fp 表示文件指针 就是 fopen 打开的文件指针

2.6 fclose

文件一旦使用完毕,应该用 fclose() 函数把文件关闭,以释放相关资源,避免数据丢失。fclose() 的用法为:

int fclose(FILE *fp);
  • 函数参数 fp 为文件指针
  • 文件正常关闭时,fclose() 的返回值为0,如果返回非零值则表示有错误发生。

所以正常的使用应该遵循:

// 打开文件
FILE* fp = fopen(...);

// 读取或写入文件
fread(fp);
fwrite(..., fp);

// 关闭文件
fclose(f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kendoziyu/p/1576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