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down编辑器的小建议

markdown编辑器使用建议
yaung  by 2012.12.1--------
这里主要说明一下我们在windows和linux下对md文件的编辑方法,为大家提供一点个人建议,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或者个人习惯于某种方式,可以忽略
 
    一、windows 下md文件的编写可以使用  MarkdownPad ,清晰可预览,方便快捷~不再赘述!
 
            在线编辑器:有了windows下的客户端,在线编辑器似乎有气无力了!详细请看 linux 在线编辑器说明。
 
 
    二、linux 下md文件编写可以使用 客户端 或者 在线编辑器
 
            客户端: ReText  编辑器 。
 
                            优点:无需联网
                            缺点:不能同窗口预览,只能在预览窗口浏览效果。
            
            在线编辑器: 1 、Markable.in   2、Dillinger.io
 
                            Markable.in    链接 :http://markable.in/editor/
 
                            优点可以即时预览 如下图:
                            缺点:只能联网时编辑,而且预览时稍有延迟。
 
 
 
 
                导出所需文件:如图
 
如图要导出   .md  文件 点击Export ——>Download Markdown 会提示下载   .md[1]  文件,我们只要下载下来,并且更改后缀为  .md 文件即可!然后命名自己想要的名字。
同理要导出   .html  文件 点击Export ——>Download Html 会提示下载   .html[1]  文件,我们只要下载下来,并且更改后缀为  .html 文件即可!然后命名自己想要的名字。
                
                    Dillinger.io     链接:http://dillinger.io/
 
                     优点可以即时预览 、预览速度较快。如下图:
                     缺点:只能联网时编辑
 
 
注意:我试过了 ,在windows  7 下 IE 浏览器9 无法使用 Dillinger.io ,只能键盘操作,不能使用鼠标。肯定是浏览器的问题!
            放心!在linux下可以完美使用,而且速度很快!linux下 强烈建议使用 Dillinger.io
 
           1、 导出 md  和  html 文件如图,在浏览器右上角  Utilities
                                            
 
 
                2、并且可以支持转化为多种编辑器语言,如图:兴奋!select Your Theme 
 
                                                
 
               3、 最兴奋的是,可以和你的github 账号链接,直接送到你的github!!!
 
                
 
 
三、--1       Chrome浏览器的在线编辑器:
 
         Chrome 浏览器在windows下哈有linux下都可以存在,故没有系统之差别。
 
         如果你是chrome浏览器 的话,StackEdit (也有插件形式的离线编辑器,如下)。
 
三、--2       Chrome浏览器的离线编辑器
        
         StackEdit 插件,没有尝试,但是敢肯定的是,必定很好用!可以再chrome浏览器插件管理中找到
 
 
四、总结 
 
        windows 下建议使用   MarkdownPad   
 
        linux 下建议使用 Dillinger.ioStackEdit(chrome)
 
附:
 
markdown 基本语法:
 

http://wowubuntu.com/markdown/


高级应用

Sublime Text 2 + MarkdownEditing / 教程

                    
 
附:网友建议
 MDL13412 :可以试试Chrome中的StackEdit插件,比文中的编辑器都要强大,而且支持离线编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inhengyu/p/7541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