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实践教学论坛给我的体会

  • 首先,作为一名新助教,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第一届《构建之法》实践教学论坛,各位老师的发言使我获益良多,帮助我进一步改进我的助教工作。
  • 在参加论坛之前,我对助教的理解以及我的助教工作是这样的:参考群里前辈的以前的博客,学习如何发布作业,如何制定评分标准,如何点评和博客回复,如何总结及推荐优秀博客,在我完成第一次作业点评时就做的不好,评分没有区分度,我知道要改进;我认为助教工作就是答疑和批改作业就这两件事,当然这也是必须要做的两件事,但是当时我的脑子除了知道这两件事,其他一无所知,不知道其他学校的情况,不知道助教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去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助教。
  • 那天听了论坛各位老师的报告,刷新了我的认知。我的收获主要有四:
    一.课程之间衔接要合理,这也是北航吴际老师所谈的主要经验。他们把程序设计,算法,软件工程这三门课放在软件工程整体的框架下,很好的解决学生前期课程个人能力不足,后期课程学习乏力的问题。北航这些年的积累也是促进了他们教学质量的改进,后一年的教学可以是前一年教学的的迭代。那对于我的启示,我和陈老师也交流了想法,陈老师所带的两门课程《实时控制软件开发》(大四开设)和《机电传动控制》(大三开设)虽说两门课程联系不大,但是教学思想是一致的,实践工具是类似的;比如说,今年的《实时控制软件开发》所用到的基于模型的开发方式,很多同学很陌生,花了很多时间去学习,陈老师课堂上也是花了时间讲建模工具的操作,但是如果学生在大三选了《机电传动控制》这门课,那他已经熟悉了“助教+git+博客”这种教学方式,在课程学生实践这块,两门课都是采用建模的工具来完成作业,那么学生对于建模的思想是连贯的,学生学起来也就更上手。对于今年《实时控制软件开发》课程发布的个人作业和团队作业,都可以给下一年的学生做迭代练习,或者作为示例课件让学生更加方便的熟悉工具,更好的开发项目。
    二.成为一名合格的助教,刘乾前辈所做的报告,让我知道了助教的重要性以及责任。北航的“三步走”助教培养模式和助教选择标准,说的都很好;大学里普遍情况都是老师研究生做助教,确实存在着研究生不熟悉老师所带课程的内容,以及可能把助教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缺乏热情等等问题;期间我也是自己把每次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再来点评学生的作业和答疑;自己做一遍的话,可以发现作业里的小细节,以及难点;再去看学生的作业,就可以知道有哪些细节做得不好,就可以提出相对的具体的修改意见;对于难点,就可以在群里多和学生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是以前就是这个课程的优秀学生来做助教的话,效果肯定更好。要成为一位合格的助教,有很多方面要去做,自己的执行力,自己要先负责;主动询问学生的情况,不要就自己等着学生作业提交的那一刻;作业评分要考虑整个班级学生成绩的区分度;严格执行标准,不能让学生浑水摸鱼,至少不能让认真努力的学生觉得不努力的学生也能得这么一样的分,等等。
    三.标准要严格执行,像北航,福大这些学校都建立相应的标准,并且得到执行,有了标准,助教工作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比如说,提交作业时间,评分标准,作业标准等等,要建立好的标准,并且严格执行。对于作业时间节点,本次课程我执行的并不好,也带给来一些麻烦;对于作业时间长一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督促,并询问情况,了解学生难点,让那些愿意花时间做作业学生及时得到帮助,从这里也能解决提交作业延迟的问题,这也是明年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这是邹欣老师在谈及课堂讲授知识时所推崇的。在今年助教过程,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学生是愿意花时间学习,可能是对于工具的陌生,不知道如何从哪里下手,阻碍了主动的兴趣,那么助教应该先熟悉相关的内容,或者助教已经有这方面的经验,应该及时在群里公布一些学习资源,强调那些是难点,叫学生多注意学习。还可以提供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学生对于作业中感兴趣的部分,自己做了额外的工作,应该给予鼓励,可以做成微课件,让下届学生学习,同时给与相应的奖励分。
  • 这届福州实践教学论坛的博客书很好,记录了不同层次的优秀博客;那肯定是希望论坛能每年举行一次,每年大家都来交流心得,作为助教的话,我也是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助教,学习各位的经验,也更让我有责任感来做好助教工作。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xwater/p/781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