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云计算

---出自《浪潮之巅》

  2018年底,利润并不高的亚马逊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而微软也曾经再次称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他们靠的都是云计算。

  1 云计算的起源

  云计算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公司里的 拉里·埃里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网络电脑。作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埃里森的甲骨文一直在默默挑战着微软以客户端为核心的PC王国。和拥有客户端的微软不同,甲骨文拥有服务器端最重要的软件-----数据库。本来着两大软件公司的核心业务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应该说相安无事。但是由于诺威格定律的限制,这两家公司想要发展就必须侵入到对方的地盘去。微软推出了自己的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并且占用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市场。而甲骨文,对客户端可以说是一点控制权有没有。在微软的黄金时代里,世界几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在客户端软件中打败微软,于是埃里森干脆放弃在客户端与微软的竞争,提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网络电脑(NetWork Computer),试图干脆将用户对客户端的需求降到最少,这种对微软釜底抽薪的做法在战略上确实是一步好棋,埃里森又是IT行业仅此与盖茨的猛将,但是甲骨文这件事却没有做成功。根本原因是这个思路过于超前。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来自互联网,而不是脱机的本地客户端,这是毫无疑问的发展趋势。既然对本地软件和服务需求会下降,对于上网的需求会上升,而当时PC价格相对还是比较贵的,在美国大约1500美元一台,因此,埃里森提出一种只有简单计算功能(速度较慢,内存较小),没有硬盘,主要用于上网的台式PC-----网络电脑。它当时的售价只有500美元。这件事情搁现在可能成功,但是当时环境完全失败,主要有四点原因

  第一,网络电脑实际上就是低端PC,除了概念之外,没什么新东西,它之所以价钱便宜是因为缺斤少两。首先,它的CPU比当时热销的PC慢--------由于摩尔定律的作用,只要采用18个月前的CPU,就能节省一半的价钱。事实上,如果不运行微软和其他一些公司(Adobe)那些非常”重“的微软的软件,PC并不需要那么快的速度;本来埃里森就没有打算让大家用微软的软件,因此就没有用比较快的CPU;其次,内存小了一半,道理也类似。接下来,既然是上网为主,干脆连硬盘也省了,既然本地使用不多,主要是上网,干脆连操作系统Windows也省了。虽然埃里森一门心思地希望这价钱只有PC三分之一地网络电脑能为更多地人接受,可以是这个偷工减料地PC体验和真正地PC差距太大,因此销路不好。

  第二,由于摩尔定律地作用,一般PC,包括外设,降价很快,以至于很快买得起PC地人越来越多,而网络电脑地价格优势就越来月不明显

  第三,当时用户上网费用较高,以DSL宽带为例,最基本地费用也要每月40美元,两年下来几乎就是一台PC,当时买PC却很少上网的大有人在。另外,当时也没有Wi-Fi无线上网功能,大家离开办公室和家,基本上很难上网,网路电脑就毫无用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但是PC客户端的大部分软件在互联网上没有相应的服务,比如微软的Office话和Adobe的PhotoShop。因此,即使上网,客户端的软件一样也不能少。

  鉴于这四个原因,网络电脑当时根本没有成功的希望。而事实的发展也是如此,它没有登场就谢幕了。

  在甲骨文的网络电脑失败后,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了,大家对互联网的作用也产生了怀疑,一切基于客户端的想法又占了上风,因此很长时间里这种基于Web应用的概念没有人提了。

  2002年因互联网泡沫破碎带来的经济衰退结束后,以Google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挑战微软商业模式的众人无疑也落在了Google头上,和以前仅仅提供简单的服务不同,Google开始提供替代各种客户端应用和服务的在线服务。通过收购Keyhole公司,Google把原来运行在客户端的3D地图服务搬到互联网上,这就是成为后来著名的Google Earth。通过收购Picasa,Google将原来在客户端的图片处理(Photoshop等)服务搬到互联网上。当然它的Google Account关联的Gmail和Calendar完全可以取代微软的Exchange在客户端提供的各种功能。这下子离开微软的Office、Adobe的Photoshop,用户还真可以完全依靠互联网提供的服务开展日常工作了。

  2002年后,Wi-Fi技术迅速普及,人们上网一家非常方便,随时随地访问、处理和共享信息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云计算的概念也应运而生。Google、IBM和亚马逊在2005年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虽然但是这三家哦给弄死对于云计算的理解完全不同。IBM是为了卖设备Google是因为有了大量用户,希望将用户的应用都搬到网上而亚马逊则是希望向商家和网站出售计算能力。起初,外界对云计算还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认为它是埃里森不成功的网络电脑的翻版。这种质疑声在微软和Adobe等软件公司中最为强烈,但是很快大家都体会到这种通过互联网共享服务的好处,连微软和Adobe也加入中,这时全世界对云计算的质疑便渐渐烟消云散了。

  2     云计算的本质 

  云计算是什么?最早提出云计算的三家公司因为它们的核心商业模式和利益不同而在看法上差异巨大

  IBM,在PC时代以前,计算机行业,尤其是IMB,制造的都是大型主机分时系统,但是的主机非常昂贵,所有用户同时通过终端分享主机的计算和存储。用户可以通过主机相连的任意终端访问自己的信息,得到所需的服务,因为这些信息和服务都不在本地终端而在主机上。当然,在同一主机的这些终端用户很容易共享信息,只要他们的权限许可。但是,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功能很弱,不同主机的用户也几乎不会共享信息和服务。以至于用户能得到什么服务则完全是被动的。因为软件和服务完全由计算机厂商提供。

  1979年IBM推出了IBM-PC,PC时代正式开始。这项革命性的发明反而差点要了IBM的命,因为在PC时代,计算机的用户从企业普及到个人,而个人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不再是通过终端共享价格昂贵的大型机资源,而是每个家庭各自拥有计算能力相对较弱但买得起的个人电脑。由于PC的性价比要比大型机好得多,它反过来侵蚀大型机的企业市场。随着主导个人电脑的微软-因特尔体系(WinTel)的形成IBM退居二线。当然,此时大家使用不同的PC,他们的数据和信息是很难共享的,软盘和后来的U盘成了大家传播信息的载体,同时也造成了病毒的泛滥,PC时代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同PC上有不同的软件,同一个软件也可能版本不同,是的大家在某一台计算机上做的工作,很难在另一台上继续进行。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尤其是在宽带上网和搜索引擎普及以后,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变得方便许多。2000年以后,锁着运行几万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的出现,计算资源和能力才有了共享的可能,而这些大型数据中心之间采用高速光纤网络连接。这样全世界的计算能力就如同天上飘着的一朵朵云,他们之间通过互联网连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享用一个甚至多个大型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存储功能,而家里的PC渐渐降级为不那么重要的终端。这样,在表面上似乎又回到了当年IBM大型机的分时共享模式,只是大型机被大型数据中心取代,大型机到终端的专线被互联网取代,而用户从大型企业普及到每一个人。被微软压制了多年的IBM当然希望通过这个转变重新谱写它的百年传奇。直到2012年,它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买云计算的服务器,这是IBM对云计算的理解。因此,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像亚马逊那样提供对外服务的超级数据中心。但是2012年以来,它对云计算的认识也从卖机器上升到对外提供各种并行计算和存储服务。

  亚马逊,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或更准确地说是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对云计算的理解和IBM完全不同。亚马逊早期除了卖书之外,另一项重要业务就是通过它的开放市场,允许小商家在亚马逊上售卖商品。当然,不同的商家卖的东西不同,店铺的设计,交易的方式和提供的服务也不同,这些商家太多拥有单独的网站。对于中小商家,自己建立和维护这写网站从成本上讲是非常不合算得,于是亚马逊开始给他们提供网站托管(Web Hosting)服务,建立一些通用的交易平台,为这些商家托管其网上商店。为了满足众多商家的网站托管需求,亚马逊开始自建数据中心,这时,亚马逊发现,它不仅可以为商家提供网站托管服务,还可以为任何需要建立网站的公司提供。这样任何想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公司和个人都无需自建网站,而只要租用亚马逊的计算资源即可这就是亚马逊理解的云计算,和IBM的理解完全不同,但不矛盾。IBM可以作为它的服务器提供商,只要亚马逊觉得价钱合适。

  Google是最早开发云计算技术的公司,初中是为了其大计算量的搜索服务,但是随着自身业务的扩展以及微软竞争的日益加剧,Google逐渐将原本运行在用户本地计算机上的各种应用软件搬到了服务端。从日历到电子邮件,所有这些信息都存在服务器端,跟用户终端无关,只要只要用户能上网登陆,就能随时随地获取自己的日程表。首先Google把本来运行在客户端的许多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和分享图片的Picasa,类似Office的字处理、表格处理和讲稿演示搬到服务器端,或者说云端。虽然这些应用仍非常初级,但是它的发展和普及速度却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协作能力恰恰是各大公司需要的。这个分享功能成立Google基于云端应用和服务的卖点。

  在Google Dosc问世前,一个人要分享文件或者讲稿就必须使用邮件或者U盘,复制到某个载体上运行。既麻烦也不安全。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也有很大的困难。在Google Docs问世后,我们日常大部分办公的需求,从文档到日历,基本都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与IBM和亚马逊都不同,Google强调的是对用户的服务。总的来说,这三家各有各的特点和市场,基本是互补而且非竞争关系。把这三者的想法合起来,就可以得到云计算的本质。

  首先,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和处理信息,非常方便地与他人共享信息。

  第二,云计算保证用户可以使用云端地大量计算资源,包括CPU处理器和存储器,而无需自己购置设备。

  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要过技术、工程和法律等多道关卡,才能在社会上普及。以下是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存储、资源管理和信息安全三大领域。

  首先是存储,它其实又包括海量数据的存储和机构化数据的存储。这两项技术在学术界研究了十多年后,最早由Google真正在工业界实现和应用,Google的代号分别是GFS和BigTable。

  GFS是Google文件系统(Google File System)的缩写,最早由Google的两个创始人佩奇和布林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时提出,在Google成立后,由Google的工程师们变成了产品。和以往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不同,GFS的目标是在多台机器上分布式存储海量数据,同时对于用户来说,所有的操作都和在一台计算机上操作文件一样简单。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GFS上的每份数据都有三个备份。GFS上的一个文件有多大呢,它可以大到千万亿字节PB,需要同时存储在前台服务器上, 比如整个互联网网页的索引可以是一个文件,GFS在2002年到2010年9年间支撑了Google的整体业务,到了2010年后,整个互联网的数据规模已经达到GFS也无法支撑了,Google于是推出了第二代云计算系统CFS,规模是GFS的1000倍。

  和以往的计算机文件系统不同的是,GFS不是为了随机读写设计的。这些数据要放在内存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大量的数据都是结构化的(类似与数据库系统的),针对这些应用,Google提出并实现了大型数据结构的BigTable系统。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的问题,那么如何把成千上万服务器组织到一起来完成一项大任务呢?如何

让使用者觉得远程使用云计算的资源就如同使用自家的计算机呢?为此,Google开发了两个计算机任务和资源管理的工具,第一个工具是MapReduce,它将一个巨型任务分解成无数小任务,分派到不同服务器中完成,然后再把每一天服务器上完成的小任务合并起来,最终完成整个大任务.MapReduce的技术含量很高,它的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云计算的效率,而效率很容易差出一两倍。与Google的MapReduce类似,雅虎开发了一个名叫Hadoop的开源工具,但是由于Hadoop设计之初就有硬伤,主要是存储和运算功能没分清楚,它的扩展性和资源管理的灵活性也就大打折扣。

  云计算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工具是Borg,作用是将整个云端(可以跨几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整体进行管理,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分配这些资源。比如,某个互联网公司的业务以前需要购买125台4核处理器、16G内存的服务器;现在它只要向云计算公司申请5000个CPU的计算量和2TB的内存,至于用额是那些服务器上的CPU和内存,用户不必关心,都有Borg来分配。

  上述技术因为其“高科技”特征已被业界关注了很长时间。但是,另一方面的技术常常因为看上去不是什么高科技,则屡屡为人们所忽视----信息安全技术,而事实上,信息安全技术是云计算能否普及的关键。

  李开复博士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比现在的WinTel模式更好。现在使用计算机的模式相当于把钱存在家里,比如自己的计算机上有个防火墙,则相当于把钱存在自家保险柜里。但是,即使是保险柜,也不能保证100%不丢钱。购买诸如钻戒等贵重商品时,你就需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这样其实很不安全,而云计算相当于把钱存到银行,你可以随时随地到取款机上体现。而且主要带上信用卡或借记卡就可以在任何与银行联网的商家消费。事实上,信息存在个人电脑上并不比存在服务器端更安全。几年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恰恰时存在个人电脑上的信息泄露引起的。

  在云计算的模式中,终端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和工具不需要存储和运行在本地电脑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不一定要存储在本地,而可以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用户所处理的数据也不一定要存储在本地,而可以保存在联网的数据中心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有专业的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的安全。这样,用户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当然,要保证信息安全,还必须要配套的政策和法规。由于互联网上商机巨大,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一些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通过技术的手段做危害用户信息安全和损害其他公司的事情,在任何国家,抢银行都是重罪,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营。而现在,盗取信息,包括常见的盗号、网络欺诈、钓鱼等不法行为,几乎不会收到什么刑事处罚,这也必然会阻碍云计算的发展。2013年,美国第二大连锁百货店塔吉特计算机系统中的用户信用卡信息被盗,造成了1.48亿美元的损失,2014年索尼公司被黑客盗取了用户数据,直接经济损失也超过了一亿美元。那些偷盗数据者,并没有收到惩罚,更有甚者,现在一些公司竟打着信息安全的旗号破坏信息安全,甚至肆意修改用户个人电脑上安装的软件。和盗号和钓鱼不同,这些公司有很大的欺骗性,以至于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上当。其实,对于云计算用户来讲,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在客户端除了浏览器,其他和上网有关的客户端尽量少装,即使时所谓的杀毒软件。

  最后让我们从工程上看看云计算的关键之处,云计算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普及首先离不开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全球高速光纤主干网的铺设,这就好比电的普及离不开发电厂和输电网一样。在Google,这些工程被称为全球基础架构。它本身也需要很多关键技术,包括一些看上去和IT无关的技术,比如制冷技术。全球基础架构设计和实施的好坏可能会导致运营成本上成倍的差别。

  要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访问互联网,互联网的入口是个问题。这和手机网络覆盖率或银行自动取款机数量是一个道理。只有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取到钱,他才会从携带现金转为携带借记卡;只有当用户可以在城市的任何地点使用手机打电话,移动通信才会彻底取代市话业务;只有当用户可以在城市大多数地区都能很方便的访问网络,才会将自己的文档和日程表放在网上。这里面又包括法律上互联网的中立性,以及技术与工程上两方面的挑战。

  值得补充的一点时,云计算的发展是全社会的事情,最终需要公开的接口标准和服务。就像操作系统时一个硬件制造商和软件开发商都遵守的平台一样,云计算也是这样的平台。云计算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全世界计算机产业的认可,不是单凭任何一家公司的力量就可以做到的。在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做好的发展模式莫过于构建开放的开发环境和工具(例如雅虎的Hadoop和Google的Android)。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必须遵守统一、开放的标准,并为下家提供开放的服务。才能促成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这一点上,中国工信部的主管官员们非常有远见,一直致力于统一中国云计算的标准,增强中国运计算技术和标准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4 新的IT产业链

  云计算在全社会的普及将从根本上颠覆IT的产业链.到2012年,从营业额上看,IT的产业链还是以WinTel为主线,以互联网为辅线。在10多年前,整个IT行业还没有一种力量能撼动微软和英特尔在IT领域的主导地位,最挣钱的业务被微软和英特尔靠垄断牢牢掌控,其他公司只能作为它们的下游,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勉强生存,对于用户来讲,大家也没有选择。不采用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操作系统,机会没有太多的应用软件而用,与其他人的计算机也无法兼容,随着云计算的出现,不需要外力作用,WinTel体系就式微并走向解体了。

  接下来,随着WinTel体系的日渐式微,一大批公司的核心业务将受到严重挑战,当然,首当其冲的时PC操作系统变得不再重要。在WinTel时代,大家的很多上机时间是在”单机“上,使用的也是客户端软件,因此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任何一个应用开发商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用户数量最多的操作系统,否则它的应用没有人用。在云计算中,所有的应用都放在服务器端,终端的类型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喜好选择,无需为兼容问题发愁。举例来说,在PC、苹果Ma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Google的Gmail和Calendar两项服务的体验都差不多。

  没有了对操作系统的依赖,对英特尔CPU的依赖也就减少了。现在一些可上网的终端,包括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部分上网并未使用英特尔的CPU,而是采用基于ARM的CPU。ARM实际上是一个对外公开的设计,任何半导体公司都可以购买它的CPU设计制造自己的芯片。今天英特尔一方面要和高通等ARM处理器生产厂家竞争,另一方面要面临提供了更强计算能力GPU处理器的英伟达的挑战,它一家独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再接下来,硬件厂商的产品线有了大幅的调整。概括来讲,就是越来越多的计算从客户端回到服务器端,因此个人电脑的更新速度放缓,而灵巧的移动设备的性能则在不断增强,各大公司也开始建造规模越来越大的数据中心。只要设计合理,超级数据中心可以做到在相同能耗下,计算能力比个人电脑高出好几倍,有利于环保。于是,全球个人电脑的出货量在2011年达到销售顶峰之后,就开始不断下降。而笨重的台式机则早已淡出普通消费者的视野。很多原先的PC公司,包括戴尔、惠普和联想等,都在开发和销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但是由于基因的关系,他们鲜有成功,取而代之的是新出现的智能手机厂商,包括小米、vivo/OPPO和华为等。随着计算终端市场的变迁,对应的外设市场也开始变化。新的终端便携性日显重要,一个很重、怕颠簸、耗电多的传统硬盘就显得不合适了。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SSD)得到广泛应用。

  当然,随着云计算的普及,新的产业生态链将逐渐形成。原来开发个人电脑软件的公司和开发者,他们会将大部分功能从PC端转到云端,在电脑或智能手机一端只留下简单的操作界面和网络通信功能。于是体量很重的PC软件就被简化成了一个浏览器的插件,或智能手机上的APP。这使得网路浏览器和手机APP商店变得十分重要,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公共平台则是新的软件产业的枢纽(互联网2.0平台,喜马拉雅,微信小程序,YouTube,FaceBook等)

  在所有云计算平台中,最重要的是当属亚马逊的AWS。截止到2018年,大约70多万个企业使用了它的服务,其中不乏财富500强企业,包括Adobe、奈飞、道琼斯、辉瑞等等,今天,有上万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在AWS上开发应用程序,提供给上亿的用户使用。从产业链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微软在PC时代的角色。当年的应用软件开发商过去是微软的下游公司,现在成了AWS的下游,不同的是,基于云计算的IT服务成本要低得多,因此它取代了传统的软件业。

  5  软件就是服务

  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大多数国家,企业级IT市场的规模比个人用户市场要大的多。这一点和中国完全相反。在中国,最大的软件公司是腾讯和百度这样针对个人用户的公司,而不是金山和用友这些面向企业级市场的公司。而世界上营业额最高的软件公司,包括微软、IBM和甲骨文,收入完全或绝大多数来自于企业级市场。以微软用户为例,一个企业如果用它的Office和电子邮件产品OutLook,每台计算机可能要向微软缴纳一百美元到三四百美元不等的使用费,不是一次性,而是每年如此!急上其他软件的使用费等,每个员工每年在软件上的花费很容易超过一千美元。2018年,全世界企业级软件和IT服务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美元,仅IBM、微软和甲骨文三家公司2018年的营业额总和就达到2300亿美元,可见企业级IT市场之大。

  美国公司为什么愿意在IT方面花钱,因为他们想要在和同行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就需要提高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家直,而不是靠价格战。

  企业级市场如此之大,照理说总会有一些拥有新技术的公司想要动这块大蛋糕。几十年下来,这个市场的变化比消费者市场要慢得多,针对消费者的市场,现有的公司哪怕再大,一旦有一个小的技术进步,就有可能动摇现有的统治地位,但是企业级软件和服务市场却一直被传统的IT企业,比如IBM、微软、甲骨文和SAP把持着。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数据的忠诚度销售成本

  数据的忠程度:当一个企业长期使用IMB DB2的数据库系统后,如果要让他们转到甲骨文上来,风险很大。因为这个转化过程一定会有很多磕磕碰碰,比如数据出错和丢失、系统的不稳定,等等,不到万不得已,任何公司的IT部门都不会愿意去冒这个险。因此,对于已经成熟的企业级软件市场,比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库存管理等。新的公司很难进入。而在两次技术革命之间的大部分时候,能给用户提供的新服务不是很多,因此市场处于一种饱和状态。

  销售成本:是一很多试图进入企业级市场的小公司经常忽略的。,虽然一旦获得一家客户后,他们可以常年做生意,但是开始的销售成本是巨高的,在美国,除了诸多的差旅费、营销费用等显性成本外,还有很多隐形成本。例如公司里差不多每三个针对企业级市场的销售人员就有一个根本做不成什么单,这就是隐形成本。此外,第一次签成功一个企业级合同需要3个到6个月时间,如果是财富500强的大客户,这个时间甚至超过一年,这是那些基于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初创公司等不起的。

  由于这两个原因,再加上其他因素,在企业级市场上,初创公司颠覆老公司几乎不可能,除非赶上巨大的技术革命。而云计算对企业IT服务来讲,恰恰是这样一次巨大的革命,这就给了新公司打破原有平衡的机会。

  云计算首先让服务成本极大地下降。其次云计算让很多原本不能做地事情变成可以做了。这就把传统地IT软件和服务企业拉到与初创公司在一个起跑点上。

  在所有提供云计算的公司中,最成功的当属亚马逊,而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做到价格极为便宜。为什么亚马逊能够做到这一点呢?除了这家公司善于节约成本外,还有两个根本原因。第一是规模经济的效力:和Google一样,亚马逊的服务器采购量很大,而且都是自己设计,然后直接委托计算机厂商生产,成本低于任何计算机代理商进货价。同时,由于对服务器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系统管理员和服务器占总成本的比例也非常低。第二是云计算本身的优势,为用户保留的服务器不可能永远是满负荷运行的,云计算中心的一天服务器可以提供给两个以上甚至更多企业复用,这样每个企业实际支付的费用就降低了。

  当让,亚马逊提供的是基本的存储和计算功能,而不是各种专业领域,诸如人事、财务、物流和仓储等完整的企业级服务。只有当上述这些专业服务都搬到云计算平台后,他们才能颠覆现有的企业级软件市场。显然,目前这些需求是有的,技术上也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在硅谷便诞生了许许多多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级软件公司。目前这些公司已经达到中等规模,即十几到几十亿美元的年收入,几十到上百亿美元的市值。这些公司还很小,但是它们代表企业级软件的未来。

  面对云计算产生的新挑战,IBM、微软和甲骨文等老一代的IT企业也在积极应对和主动转型。IBM推出了基于云平台的计算和存储服务,如service for Hadoop等,积极转变商业模式。IBM以往就有租赁硬件设备的服务,因此从要求客户买硬件系统向要求客户购买IBM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转变,变得很自然。微软也将过去的数据库系统和办公软件Office搬到他的Azure云计算平台上,并且接纳第三方软件在它的平台上运行。而擅长通过并购进入新领域的甲骨文,则又是通过并购公司不断获得云计算领域的新业务,并逐步将数据库从服务器向云计算上迁移。

  6 中国市场的机会

  中国的云计算产业经过了2009年-2013年泡沫阶段之后,慢慢步入了正轨,中国没有像当初工信部希望的那样在云计算时代引领世界潮流,但是却逐步创造出了一个企业级软件市场。

  先说说中国的云计算泡沫,当云计算这个概念在美国出现后,云计算的兴起取代PC时代的WinTel体系,是大家很容易看到的。因此,很快地中国有人看到机会并开始炒作了,于是迅速成为了泡沫,可悲的是,这一次泡沫也和之前历次泡沫一样,有这样一些相似地特征。

  1.云计算定义不清或者说思路不清,炒作概念---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漫步华尔街》一书地作者麦基尔讲,当投机者需要一个概念来炒作资本市场时,永远会有这样地概念出现。比如在线股票交易的公司叫做ETrade,网上的银行叫NetBank。虽然目前中国对云计算的解释五花八门,甚至有人只知道云计算这个名词变开始谈论云计算了,很多不是云计算的东西,早就有的东西也被归到这个范畴里。比如远程办公,有了分布式数据库和局域网,一个公司内部的办公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但是这样简单的事情,只要局域网和甲骨文数据库就可以做到的事情,现在被中国一家叫做云计算的公司称为云办公,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腾讯前首席架构师朱会灿博士指出,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早在互联网出现不久甚至更早在通信有了数据业务就有了,现在在中国改名为云计算中心;网络硬盘,也是2000年前后就有的服务,现在改名叫云储存;SOAP接口现在叫做云服务;互联网的数据处理系统,现在称为云操作系统;带有互联网接口的电视机,现在叫做云电视。

  2.云计算变成了土地GDP---还有各地出现的打着云计算的计好,圈地搞基建,包括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盖楼,买机器)铺设光纤,等等,至于上面有什么服务,能做什么事情,暂时都没有考虑清楚。云计算的初衷是整合社会的计算资源,达到节省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每个云计算提供商要有相当的规模。现在很多外行,以及涉及自身利益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内行,以所谓私有云的名义,将本该合并的服务硬是画成豆腐块。在美国科技界,大家的共识是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提供商数量只能是个位数的。而在中国,这个道理将不同,因为所有零敲碎打的公司和政府部门都已”你讲的那是公有云,我们也需要私有云“为借口划分地盘。岂不知,即使Google这家计算能力全球最大的公司,也不过是一块私有云而已。因为私有云不意味着规模小。

  这种泡沫的恶果非常显著,它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失和人力物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但是在这样低效率投资和严重浪费之后,也会留下很多今后用得着的基础架构,包括数据中心和全国性光纤网。当然,最初炒作概念的弄潮儿可能大多血本无归,成为后面成功公司的铺路石。而少数在这个泡沫中保持清醒并坚持在云计算基础技术和真正的应用上投入的公司,将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们将以极低的代价享受泡沫时代过度投资带来的好处,成为新的IT业龙头。这就像美国2000年在互联网上过度建设后,建设这些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公司均倒闭,后来这些资产大多被Google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和使用,客观上帮助了Google的崛起。

  

  云计算毕竟实在美国已经证明了的技术革命,并非泡沫,因此大潮卷过,那些裸泳的人被淘汰后,总能留下一些金子。首先,做事相对扎实的一些云计算平台生存了下来,比如阿里云。如今中国的创业公司不再有自己搭建服务器集群的了,大多数使用阿里巴巴或腾讯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云计算不仅成本低、可靠性高,而且非常灵活,特别是当业务快速增长时,不用担心服务器、带宽和存储能力跟不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云计算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过去软件盗版的问题,是的中国过去收不上软件费赚不到的钱,能够通过付费服务的方式收上来,这最终可能会在中国造就一个几千亿甚至上万亿人名币的企业级软件市场。

  过去,中国愿意花钱买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硬件,但是一些人不愿意购买软件和其他知识产权,能盗版就盗版。这看似节省了成本,其实也毁掉了中国的软件产业。直到今天,中国依然没有一款世界级的软件,而中国所有上市的软件公司,包括金山、用友、东软等,市值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中小型企业Adobe的1/3,如果Adobe在中国,他一定生存不下去,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花400美元买一份PhotoShop,但是云计算出现后,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公司不需要再卖软件给客户了,他们可以将软件放在自己的云计算中心 ,以服务的形式供客户使用,也就是常说的”软件及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S)模式。有趣的是,中国大中小企业居然接受了这种收费方式。如果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和服务的市场规模能够达到全世界平均水平,那么也将是一万亿人民币的市场。

  简而言之,通过云计算,中国将获得一个新的IT行业的成长点。

  结束语

  如果说互联网2.0是一次对资源的优化,那么云计算则是彻头彻尾的革命,一次科技发展的大浪潮。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uan30/p/12026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