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类别不平衡问题

  • 引言:我们假设有这种情况,训练数据有反例998个,正例2个,模型是一个永远将新样本预测为反例的学习器,就能达到99.8%的精度,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

  • 类别不平衡:分类任务中不同类别的训练样例数差别很大。

  一般我们在训练模型时,基于样本分布均匀的假设。从线性分类器的角度讨论,使用 y=wTx+b 对新样本分类时,用预测的 y 与一个阈值进行比较,y>0.5 即判别为正例,否则判别为负例。这里的 y 实际表达了正例的可能性(1-y是反例的可能性),0.5表明分类器认为正反例可能性相同。即

 ,则预测为正例

 

  但如果训练集中正反例数目相差悬殊,另m+表示正例数目,m-表示反例数目,则在大数的基础上,观测几率就代表了真实几率,只要分类器的预测几率高于观测几率就判定为正例,即

 ,预测为正例

 

   我们知道分类器是基于上一个公式决策的,则稍加调整

  也就是 y > m+/(m++m-) 即判定为正例,实际上想想也很简单,本来是假设正负例各占一半,所以是0.5,现在类别样本数目不均衡,所以需要大于实际正例数目所占比。以上就是类别不平衡学习的一个基本策略——“再缩放”。实际上,这种策略也是一种代价敏感学习,将 m-/ m+ 用 cost+/cost- 代替,其中cost+ 是将正例误分为反例的代价,cost-相反。

  实际上,再缩放实际操作起来不现实,因为假设的前提训练集是真实的样本总体的无偏采样往往不成立,所以观测几率未必有效。另外两种比较常用的解决方案如下:

  1、欠采样

  对训练集里的反例样本进行“欠采样”,即去除一些反例使得正反例数目接近,再进行学习。由于丢弃很多反例,会使得训练集远小于初始训练集,所以有可能导致欠拟合。所以提出以下策略

  代表算法:EasyEnsemble

  利用集成学习机制,每次从大多数类中抽取和少数类数目差不多的重新组合,总共构成n个新的训练集,基于每个训练集训练出一个AdaBoost分类器(带阈值),最后结合之前训练分类器结果加权求和减去阈值确定最终分类类别。

  2、过采样

  增加一些正例使得正反例数目接近,然后再学习。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对初始正例样本重复采样,否则导致严重的过拟合。所以提出以下策略

  代表算法:SMOTE

  合成新的少数样本的策略是,对每个少类a样本,从最近邻中随机选一个样本b,在a、b之间连线上随机选一点作为合成新样本。

  基于算法的改进:SMOTE可能导致初始样本分布有的部分更加稠密,有的部分更加稀疏,而且使得正反例的边界模糊。所以有学者提出 Borderline-SMOTE算法,将少数类样本根据距离多数类样本的距离分为noise,safe,danger三类样本集,只对danger中的样本集合使用SMOTE算法。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ithink/p/736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