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 初尝试

DDD
  领域驱动设计 (Domain Driven Design)
  阶段一
    以一种领域专家、设计人员、开发人员都能理解的通用语言作为相互交流的工具,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领域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设计成一个领域模型。
  阶段二
    由领域模型驱动软件设计,用代码来实现该领域模型

特点
  带有边界
    领域模型是对具有某个边界的领域的一个抽象,反映了领域内用户业务需求的本质;领域模型是有边界的,只反应了我们在领域内所关注的部分
  映射某一业务场景
    领域模型只反映业务,和任何技术实现无关;领域模型不仅能反映领域中的一些实体概念,如货物,书本,应聘记录,地址,等;还能反映领域中的一些过程概念,如资金转账,等;
  提高业务场景可理解性、可重用性,提供软件可维护性
    领域模型确保了我们的软件的业务逻辑都在一个模型中,都在一个地方;这样对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业务可理解性以及可重用性方面都有很好的帮助;
  平滑转化软件构造
    领域模型能够帮助开发人员相对平滑地将领域知识转化为软件构造;
  定义领域模型谨慎
    要建立正确的领域模型并不简单,需要领域专家、设计、开发人员积极沟通共同努力,然后才能使大家对领域的认识不断深入,从而不断细化和完善领域模型;

人员
  领域专家
  需求人员
  设计人员
  开发人员



名词解释
  实体(Entity)
    实体就是领域中需要唯一标识的领域概念。比如Customer实体,他有一些地址信息,由于地址信息是一个完整的有业务含义的概念,所以,我们可以定义一个Address对象,然后把Customer的地址相关的信息转移到Address对象上。如果没有Address对象,而把这些地址信息直接放在Customer对象上,并且如果对于一些其他的类似Address的信息也都直接放在Customer上,会导致Customer对象很混乱,结构不清晰,最终导致它难以维护和理解;

  值对象(Value Object)
    值对象不需要有唯一标识。因为对于值对象来说,它只是某一个实体对应的实例,我们关注的是它的属性,而不是值对象本身。就像int a = 3;那么”3”就是一个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值,而值对象其实也可以和这里的”3”一样理解,也是一个值,只不过是用对象来表示。

  领域服务(Domain Service)
    DDD认为服务是一个很自然的范式用来对应这种跨多个对象的操作,所以就有了领域服务这个模式。
    需要强调的是领域服务是无状态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协调领域对象共完成某个操作,所有的状态还是都保存在相应的领域对象中。我觉得模型(实体)与服务(场景)是对领域的一种划分,模型关注领域的个体行为,场景关注领域的群体行为,模型关注领域的      静态结构,场景关注领域的动态功能。
    领域服务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避免领域逻辑泄露到应用层。

  聚合(Aggregate)
    聚合定义了一组具有内聚关系的相关对象的集合,我们把聚合看作是一个修改数据的单元。
    聚合,它通过定义对象之间清晰的所属关系和边界来实现领域模型的内聚,并避免了错综复杂的难以维护的对象关系网的形成。
    特点
      每个聚合有一个根和一个边界,边界定义了一个聚合内部有哪些实体或值对象,根是聚合内的某个实体;
      聚合内部的对象之间可以相互引用,但是聚合外部如果要访问聚合内部的对象时,必须通过聚合根开始导航,绝对不能绕过聚合根直接访问聚合内的对象,也就是说聚合根是外部可以保持 对它的引用的唯一元素;
      聚合内除根以外的其他实体的唯一标识都是本地标识,也就是只要在聚合内部保持唯一即可,因为它们总是从属于这个聚合的
      聚合根负责与外部其他对象打交道并维护自己内部的业务规则;
      聚合内部的对象可以保持对其他聚合根的引用;
      聚合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保证事务性。
  聚合根(Aggregate Root)
    如果一个聚合只有一个实体,那么这个实体就是聚合根

  工厂(Factory)
    DDD中的工厂也是一种体现封装思想的模式。DDD中引入工厂模式的原因是:有时创建一个领域对象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不仅仅是简单的new操作。正如对象封装了内部实现一样(我们无需知道对象的内部实现就可以使用对象的行为),工厂则是用来封装创建一个复杂对象尤其是聚合时所需的知识,工厂的作用是将创建对象的细节隐藏起来。客户传递给工厂一些简单的参数,然后工厂可以在内部创建出一个复杂的领域对象然后返回给客户。

  仓储(Repository)
    设计思想
      仓储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基于这个原因:领域模型中的对象自从被创建出来后不会一直留在内存中活动的,当它不活动时会被持久化到数据库中,然后当需要的时候我们会重建该对象;重建对象就是根据数据库中已存储的对象的状态重新创建对象的过程;所以,可见重建对象是一个和数据库打交道的过程。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经常会像集合一样从某个类似集合的地方根据某个条件获取一个或一些对象,往集合中添加对象或移除对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提供一种机制,可以提供类似集合的接口来帮助我们管理对象。仓储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被设计出来的;
    只对聚合设计仓储
      仓储里面存放的对象一定是聚合,原因是之前提到的领域模型中是以聚合的概念去划分边界的;聚合是我们更新对象的一个边界,事实上我们把整个聚合看成是一个整体概念,要么一起被取出来,要么一起被删除。我们永远不会单独对某个聚合内的子对象进行单独查询或做更新操作。因此,我们只对聚合设计仓储。
    仓储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分为仓储定义部分和仓储实现部分,在领域模型中我们定义仓储的接口,而在基础设施层实现具体的仓储。

工作单元(Unit of Work)
  处理来自仓储的任务
    仓储的相关更新或新增或删除接口被调用时,仓储通知工作单元某个对象被新增了或更新了或删除了
  处理基于快照方式实现的仓储的处理以及持久化

CQRS架构
  核心思想是将应用程序的查询部分和命令部分完全分离,这两部分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模型和技术去实现。

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
  对于DDD中的聚合,不保存聚合的当前状态,而是保存对象上所发生的每个事件。当要重建一个聚合对象时,可以通过回溯这些事件(即让这些事件重新发生)来让对象恢复到某个特定的状态;因为有时一个聚合可能会发生很多事件,所以如果每次要在重建对象时都从头回溯事件,会导致性能低下,所以我们会在一定时候为聚合创建一个快照。这样,我们就可以基于某个快照开始创建聚合对象了。

DCI架构
  DCI架构强调,软件应该真实的模拟现实生活中对象的交互方式,代码应该准确朴实的反映用户的心智模型。在DCI中有:数据模型、角色模型、以及上下文这三个概念。数据模型表示程序的结构,目前我们所理解的DDD中的领域模型可以很好的表示数据模型;角色模型表示数据如何交互,一个角色定义了某个“身份”所具有的交互行为;上下文对应业务场景,用于实现业务用例,注意是业务用例而不是系统用例,业务用例只与业务相关;软件运行时,根据用户的操作,系统创建相应的场景,并把相关的数据对象作为场景参与者传递给场景,然后场景知道该为每个对象赋予什么角色,当对象被赋予某个角色后就真正成为有交互能力的对象,然后与其他对象进行交互;这个过程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理解的对象是一致的.

个人理解
  可以从 “黑盒”的角度理解,DDD 可看作 某一块业务的集合,所需要相关业务的处理或者查询,对于当前模型,只需要关注哪个入口,以及入口对应的出参即可。
划分领域思路:以领域内的相关事物为出发点,考虑这些事物的本质关联及其变化规律。

各位看官大佬,不足之处,多多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uoguochong/p/1464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