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算法

EM算法学习。

#@author:       gr
#@date:         2014-101-21
#@email:        forgerui@gmail.com

一、 Jensen不等式

convex function:
外国的凸函数(convex)和同济大学的教程正好相反,(x^2)在国外是凸函数。

$$convex ~~ function => left{ egin{array}{c} 若 ~f 是函数,则f''(x)ge 0 \ 若x是向量时,hessian矩阵H是半正定的 end{array} ight.$$

Jesen不等式:
(f) 是凸函数(convex function), (x) 是随机变量,则有不等式 (E[f(x)] ge f(E[x])) 成立。
同理,若 (f) 是凹函数, (x) 是随机变量,则有不等式 (E[f(x)] le f(E[x])) 成立。

如下图所示, 凸函数满足 (E[f(x)] ge f(E[x])) :
                                          Jensen

二、 EM算法

引入: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男女生身高问题。假设男女生身高符合高斯分布,实际上单独测量男生或女生身高可以用高斯分布很好地得出结果。

但现在的问题时,给你一堆数据,你并不知道这个数据是男还是女的,所以你无法推断这个分布,因为男女生是符合两个不同的分布,这也就是混合高斯模型了。这里就需要引入是男是女这个隐藏变量,如果知道这个隐藏变量的值,那下面的求解过程就很简单了。

推导:

假设有样本集 ({x_1, x_2, cdots , x_m })(m) 个样本,但每个样本对应的类别 (z_i) 是未知的,也即隐变量。现在要求估计参数 ( heta),如果没有隐变量 (z),可以使用极大似然估计参数,如下:

$$ arg max_ heta Pi_i p(x_i; heta ) = arg max_ heta sum_i log p(x_i; heta)$$

现在的问题是,包含一个隐变量 (z),如下:

$$sum_i log p(x_i; heta) = sum_i log sum_{z_i} p(x_i, z_i ; heta)$$

怎么做呢,直接对这个似然函数求导,因为含有隐变量,计算十分困难。这时,前人想出了用上面讲的Jensen不等式,分子分母同乘(Q(z_i))(Q(z_i))是隐变量(z)满足的分布,凑出了Jensen不等式形式,如下:

$$egin{align*} sum_i log sum_{x_i} p(x_i, z_i; heta) = & sum_i log sum_{z_i} Q(z_i) dfrac{p(x_i, z_i; heta)}{Q(z_i)} ~~~~~~~~(1)\ ge & sum_i sum_{z_i} Q(z_i) log dfrac{p(x_i, z_i ; heta)}{Q(z_i)} ~~~~~~~~(2)end{align*}$$

这是面, 函数 (f) 是一个(log),它是一个凹函数,有 (f(E[x]) ge E[f(x)])

优化问题:
上式的关系可以写为 (L( heta) ge J(z, heta)) 。我们要求式(1)的最大值,但式(2)的最大值并不等于它的最大值。

那么如何求解呢,我们通过不断提升(J(z, heta))的上界来逼近(L( heta))

下图来自博客 。首先,固定 ( heta), 使 (J) 提升到与 (L( heta)) 相同的高度。然后调整 ( heta),最大化 (J) 后,得到一个新的 ( heta),再固定这个 ( heta),提升 (J),如此反复,最终就得到最优化解 ( heta^*)

                             em

现在还有个问题是如何提升 (J(z, heta))(L( heta)) 相同的高度。我们考虑 Jensen不等式在固定点( heta)取等号时,要让随机变量变成常数值,需要满足如下式子:

$$dfrac{p(x_i, z_i ; heta)}{Q_i(z_i)} = c$$

因为(sum_z Q_i(z_i) = 1),那么有 (sum_z p(x_i, z_i; heta) = c),那么有下式:

$$egin{align*} Q_i(z_i) = & dfrac{p(x_i, z_i; heta)}{c} \ = & dfrac{p(x_i, z_i; heta)}{sum_z p(x_i, z; heta)} \ = & dfrac{p(x_i, z_i; heta)}{p(x_i; heta)} \ = & p(z_i mid x_i; heta)end{align*}$$

这样在固定 ( heta) 后,我们知道使下界提升的 (Q(z)) 的计算公式就是后验概率。这也就是E步求期望。

那么总结一下,EM算法的一般分两步:

E步:
根据初始参数或上一次迭代的参数计算出隐性变量的后验概率,也就是隐性变量的期望。作为隐藏变量的现估计值:

$$Q_i(z_i) := p(z_i mid x_i; heta)$$

M步:
将似然函数最大化以获得新的参数值:

$$ heta := arg max_ heta sum_i sum_{z_i} Q_i(z_i)logdfrac{p(x_i, z_i; heta)}{Q_i(z_i)}$$

不断迭代上面两个步骤,就可以得到最大似然估计。那么,为什么能保证以上的两个步骤一定收敛呢?

因为估计是单调增加的,最终会收敛到最大似然估计的估计值。

$$egin{align*} l( heta^{t + 1}) ge & sum_i sum_{z_i} Q_i^t(z_i) log dfrac{p(x_i, z_i; heta^{t+1})}{Q_i^t(z_i)} \ ge & sum_i sum_{z_i}Q_i^t(z_i)log dfrac{p(x_i, z_i; heta^t)}{Q_i^t(z_i)} \ = & l( heta^t)end{align*}$$

三、Reference

  1.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8537620
  2. http://www.cnblogs.com/jerrylead/archive/2011/04/06/2006936.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gr-nick/p/4274511.html